疫情新危機!「細菌抗藥性」比例增3倍 未來恐無藥可醫
你分得清楚「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嗎?新冠疫情下,疫苗、抗病毒藥物短缺問題備受矚目,而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也面臨危機,近年發現「細菌抗藥性」比例增加,甚至疫情期間增加3倍。感染科醫師呼籲,民眾應有正確使用抗生素觀念,政府、醫藥界應重視引進與研發,勿讓國人未來碰上「無藥可醫」窘境。
抗生素是一種可抑制細菌生長、殺死細菌的藥物。近年醫界觀察,細菌抗藥性增加,導致治療難度提高、住院時間拉長及醫療支出增加等。然而新冠疫情之下,部分細菌抗藥性比例增加3倍,若新冠肺炎患者加上抗藥性細菌感染,可能導致住院時間延長3至5倍。
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國內監測近10年加護病房感染個案,有4種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增加。他提醒,多重抗藥性問題廣泛,國衛院近期觀察,除了住院、高齡族群病人外,問題也延燒到門診、小兒科病人。
王復德說,衛福部也預估,若抗生素抗藥性(AMR)未能控制,2050年台灣每年恐有3.3萬人因此死亡,相當於每5位死者中,有1位是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所致,將導致我國GDP損失2%,每年經濟損失恐達3000億台幣。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表示,美國學者發表文獻,新冠疫情期間美國疫情嚴峻,醫護投入防疫而忽略基本感控措施,沒有落實區分院內乾淨區及污染區,文章也呼籲,應有足夠資源來執行感染管控,否則一但產生抗藥性,病人預後狀況通常不好。
陳宜君提到,我國本土疫情時,政府採取讓醫院降載、延後非急迫性醫療等,動員醫護收治新冠病人,而大多民眾重視勤洗手、戴口罩,的確減少感染流感機率,但留在院內的病人大多是癌症、重症等,身體狀況不好,本身就容易感染,感染機率高、抗藥性也隨之增加。
根據國內調查,有高達7成的國人對於抗生素使用存在錯誤認知,不知道抗生素用來對抗細菌。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舉例,普通感冒多半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是針對細菌,通常抗生素對普通感冒無效。
此外,根據《感染控制雜誌》2020年發表調查,近9成受訪感染科醫師認為,常需合併2種以上抗生素治療、或改用廣效型抗生素,但7成以上醫師表示,因此可能導致副作用增加、住院時間拉長、預後較差等。
陳宜君表示,專業醫療人員也可能因為「抗生素認知不足」、「避免醫療糾紛」等原因,面臨不當使用抗生素的困境。且在缺乏誘因下,僅少數藥廠願意投入抗生素研發,未來恐面臨「無藥可對抗」的狀況。呼籲全民應一同努力,民眾也要熟記「四不一要」抗生素觀念:
1.「不」主動要求抗生素
2.「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來吃
3.「不」吃他人的抗生素
4.「不」要隨便停藥
5.「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陳宜君呼籲,醫師應遵守開立抗生素原則,避免開立過量、不適當或不必要的抗生素。也盼政府支持研發、或引進新藥的友善環境,讓患者得到更好的醫療照護,減少抗藥性細菌感染症的發生。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羅一鈞自曝糖尿病史勸世 別為吃「無敵星星」故意染疫
誇張!PCR 採檢者填報電話 高雄竟數十人都填這組號碼
清冠一號是什麼?民眾可以自行購買嗎?營養師帶你從清冠一號認識食品及藥品的差異
整理包/下週進入洪峰!新北分區不到校 全台各縣市「遠距教學」措施一覽
到底誰會被匡列居隔? 黃珊珊:只有同住家人室友
面試要求提供疫苗接種證明 勞動部:須合乎法規規定
加速居隔單10小時內開立完成 指揮中心:資料務必正確
隔離通知書遲發! 勞動部:勞工可在請假結束後30天內補提
食藥署開放企業自購快篩 每名員工最多有100劑額度
居隔輕症吃止咳化痰藥、腸胃藥緩解不適…藥師提醒常備藥有這些副作用
防疫清冠一號非必備 7面向從日常生活增加抵抗力
獨/Paxlovid藥局端剩三成 藥師公會:預計下周撥補
陳時中:六月調整入境落地採檢政策 七月還不會脫口罩
確診者獲「無敵星星」 康復三個月內不會再被匡列
護理師曝親身確診經驗 醫籲將病床留給需要的人
真天選之人!全家5口陸續確診「一起關14天」 最強媽媽仍篩陰
新北居隔逾5萬飆新高 推出獨居身障一條龍到宅照護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怎麼辦?中醫權威陳潮宗提示3階段保健法,可緩解長新冠不適症狀
65歲以上快篩陽即確診今上路 侯友宜:過程快很多
輕重分流怎解急診壅塞?指揮中心:僅5%確診需住院
篩陽長者到醫院確診眉角多!陳時中提醒:美食街不能去
240名確診護理師照服員帶病返工 暖心原因曝光
2歲女童急性腸胃炎高燒併發熱痙攣 驗出確診收治
快篩陽或有症狀,台大三種門診怎麼選?副院長親自解惑
與病毒共存把握四原則 醫:有無染疫都需補充營養素
台北+9772!65歲快篩陽算確診 家人可去急門診代領藥
衛福部立醫院每天PCR採檢2000多人 祭5大措施加快速度
51名醫護抱病返工、醫護不敢篩 陳時中:沒篩就沒確診
「〇加七」疫情恐升溫政策會走回頭路? 陳時中:沒打算
已賣出3500萬劑快篩 陳時中:第二輪下周開賣
猜你喜歡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約25%康復者在疫後3個月出現新冠後遺症!醫師揭腦霧3大核心症狀
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
居隔怎麼伴?/電子居隔單、健保快易通檢測 可作請假證明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
QA/快篩陽性怎麼辦?家人同事確診了怎麼辦?5張圖表快速了解
QA/確診了居隔了,保險怎麼理賠?五千位過來人實戰教學,告訴你防疫險怎麼申請最快又最多
確診者獲「無敵星星」 康復三個月內不會再被匡列
居隔怎麼伴?/確診日究竟以哪一天為準?是發病當天還是採檢日?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怎麼辦?中醫權威陳潮宗提示3階段保健法,可緩解長新冠不適症狀
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居家隔離怎麼伴?/確診者必須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才能外出,還是滿七天就自行解隔?
居隔再鬆綁!明起接種三劑疫苗免居隔 每兩天需快篩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愈來愈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 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
健康益友都預約不到?視訊診療4管道,虛擬健保卡也可看!全台支援虛擬卡院所名單公開
唾液快篩開賣!一表比較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用法、準確度、優缺點…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羅一鈞自曝糖尿病史勸世 別為吃「無敵星星」故意染疫
本土疫情持續攀升 今新增9.3萬確診、累計突破百萬例
「感覺自己被放生…」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
「0+7」新制明上路 業者:防疫保單隔離金難以理賠
飼主確診了毛小孩怎麼辦?我會將新冠病毒傳給貓狗嗎?美國CDC給寵物家庭的5個防疫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