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新冠肺炎/ 預防自保

疫情新危機!「細菌抗藥性」比例增3倍 未來恐無藥可醫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每年11月18日至24日為「世界抗生素認知宣導週」,希望提高全球對抗生素抗藥性的認識。記者許政榆/攝影
世界衛生組織(WHO)訂每年11月18日至24日為「世界抗生素認知宣導週」,希望提高全球對抗生素抗藥性的認識。記者許政榆/攝影

聽健康

00:00/00:00

你分得清楚「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嗎?新冠疫情下,疫苗、抗病毒藥物短缺問題備受矚目,而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也面臨危機,近年發現「細菌抗藥性」比例增加,甚至疫情期間增加3倍。感染科醫師呼籲,民眾應有正確使用抗生素觀念,政府、醫藥界應重視引進與研發,勿讓國人未來碰上「無藥可醫」窘境。

抗生素是一種可抑制細菌生長、殺死細菌的藥物。近年醫界觀察,細菌抗藥性增加,導致治療難度提高、住院時間拉長及醫療支出增加等。然而新冠疫情之下,部分細菌抗藥性比例增加3倍,若新冠肺炎患者加上抗藥性細菌感染,可能導致住院時間延長3至5倍。

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國內監測近10年加護病房感染個案,有4種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增加。他提醒,多重抗藥性問題廣泛,國衛院近期觀察,除了住院、高齡族群病人外,問題也延燒到門診、小兒科病人。

王復德說,衛福部也預估,若抗生素抗藥性(AMR)未能控制,2050年台灣每年恐有3.3萬人因此死亡,相當於每5位死者中,有1位是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所致,將導致我國GDP損失2%,每年經濟損失恐達3000億台幣。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表示,美國學者發表文獻,新冠疫情期間美國疫情嚴峻,醫護投入防疫而忽略基本感控措施,沒有落實區分院內乾淨區及污染區,文章也呼籲,應有足夠資源來執行感染管控,否則一但產生抗藥性,病人預後狀況通常不好。

陳宜君提到,我國本土疫情時,政府採取讓醫院降載、延後非急迫性醫療等,動員醫護收治新冠病人,而大多民眾重視勤洗手、戴口罩,的確減少感染流感機率,但留在院內的病人大多是癌症、重症等,身體狀況不好,本身就容易感染,感染機率高、抗藥性也隨之增加。

根據國內調查,有高達7成的國人對於抗生素使用存在錯誤認知,不知道抗生素用來對抗細菌。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舉例,普通感冒多半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是針對細菌,通常抗生素對普通感冒無效。

此外,根據《感染控制雜誌》2020年發表調查,近9成受訪感染科醫師認為,常需合併2種以上抗生素治療、或改用廣效型抗生素,但7成以上醫師表示,因此可能導致副作用增加、住院時間拉長、預後較差等。

陳宜君表示,專業醫療人員也可能因為「抗生素認知不足」、「避免醫療糾紛」等原因,面臨不當使用抗生素的困境。且在缺乏誘因下,僅少數藥廠願意投入抗生素研發,未來恐面臨「無藥可對抗」的狀況。呼籲全民應一同努力,民眾也要熟記「四不一要」抗生素觀念:

1.「不」主動要求抗生素

2.「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來吃

3.「不」吃他人的抗生素

4.「不」要隨便停藥

5.「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陳宜君呼籲,醫師應遵守開立抗生素原則,避免開立過量、不適當或不必要的抗生素。也盼政府支持研發、或引進新藥的友善環境,讓患者得到更好的醫療照護,減少抗藥性細菌感染症的發生。

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左)、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右)共同呼籲各界勿輕忽抗生素抗藥性問題。記者許政榆/攝影
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左)、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右)共同呼籲各界勿輕忽抗生素抗藥性問題。記者許政榆/攝影
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呼籲各界應重視抗生素抗藥性問題。記者許政榆/攝影
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呼籲各界應重視抗生素抗藥性問題。記者許政榆/攝影

抗生素 抗藥性 細菌感染 病毒感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