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傳播快 專家:現在還在清零是頭腦壞掉
疫情從桃園一路延燒至雙北、基隆、高雄,多條傳播鏈齊發,加上春節即將到來,憂心年後疫情將遍地開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階段疫情首要關注「桃園電腦廠及高雄港群聚事件」,目前這兩起事件還都可以追到感染源。
陳時中表示,現階段仍努力以「清零」為目標,但Omicron傳染力快未必能清零,僅能達到「可控」,未來要「與病毒共存」,需在醫療量能的後送、居家隔離及檢疫,勢必要精密計算並作些改變。
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表示,新春未到,防疫已烽火四起。全世界都希望在今年二月至三月初疫情可以回穩,達到與病毒共存,國內也要符合三條件才有希望,一為老年人三劑覆蓋率至少達八成、二為準備好口服藥物、三為等到春節過後邊境人流下降,且流感未起,才有可能安心解封。
蘇益仁認為,「清零是頭腦壞掉,如今Omicron傳播快,不可能再用清零方式,而改以減災思考,才能共度到與病毒共存。」他不樂見防疫升級,因國人多數有七至八成的二劑覆蓋率,加上防疫人力、旅館量能未必夠,只要控制在每日五十例較佳,但因Omicron多以輕症居多,單日百例以下都可防守得住。
「去年部桃事件搞砸春節商機,今年也再發生一次。」前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指出,指揮中心不願意作升級,是不敢面對錯誤的後果,好比過去未落實實聯制、社區普篩、高雄港落地篩等,加上疫苗施打及醫療量能也仍舊不足,「一旦升回三級,引起各界反彈,就會看到痛處。」
邱淑媞說,指揮中心召開多部會加強國內防疫制度,「例如政治人物不要跑攤,但民眾還是會跑攤返鄉,都沒有做到防範未然的痛點上。」如今疫情越擴越大,指揮中心仍錯失把疫情控制住的機會,這次春節不加嚴,未來就覆水難收。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腎臟病能吃清冠一號嗎?使用新冠口服藥有無禁忌?醫詳解腎臟病患染Omicron該怎麼辦
疫情「丘陵」6月會轉折 李秉穎估9月後可望正常生活
李秉穎:體溫飆破這數字就慘了 超過24小時才是真退燒
李秉穎以國外數據駁「超額死亡」 專家:這是自己跟自己比
新冠後遺症致運動能力衰退 專家教如何復健助改善
醫療量能達極限、投藥太慢 專家:2大因素致重症死亡升高
醫療量能不足 台灣陷長者超額死亡
何美鄉:打疫苗加受感染的綜合免疫 是最好免疫
羅一鈞:疫情仍在上升、未來一周達高峰
每萬人多死28人!學者:調整量能以減少長者超額死亡
第三種口服神藥能防重症?抗憂鬱症藥氟伏沙明可治新冠嗎?
約25%康復者在疫後3個月出現新冠後遺症!醫師揭腦霧3大核心症狀
小兒科醫師:兒童染疫COVID-19少數可能痙攣 沒發燒也應採檢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提早與病毒共存恐加重醫療負擔 專家:若放鬆居隔就應調降傳染病等級
醫療量能吃緊! 公衛學者:逾70歲死亡數高於背景值
衛福部怪基隆轉診搞錯系統 醫:EMOC也要一家家打電話
化痰藥NAC可減少新冠4成死亡率?臨床研究卻這麼說
綠色通道難補人力缺口 專家促設兒童專責醫院
打滿三劑放寬居隔條件? 專家無奈:重點是調降傳染病等級
基隆2歲童逝指揮中心稱病床夠? 醫師工會:關鍵在人力
又傳幼童確診重症亡 兒醫分析綠色通道無法解決的問題
單日增10萬例不準?感染科權威:2障礙導致「自我蓋牌」
「快篩陽視同確診」陳時中認不可 蘇益仁曝可用此方式解套
高醫大醫師陳彥旭提醒「輝瑞口服藥晝夜有分」 千萬別嚼碎
「清冠一號」大缺貨 醫師提醒:非人人適合飲用
侯友宜籲快篩陽全面視同確診 陳時中分析2因不可
新冠爆發2年從未感染!學者:「天選之人」有3大原因
疫情名家觀點/新冠病毒入侵… 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AI揪心房顫動護心腦
確診飆升…醫療量能過載 專家籲設專責醫院
猜你喜歡
最難忍受的不適!三千位確診居隔過來人告訴你Omicron「魔王級症狀」及緩解方法
心臟科權威魏崢Omicron確診 授輕症退燒、止咳、化痰3大重點
就算輕症也會有後遺症?Omicron確診者真實體驗,同時告訴你如何處理後遺症!
確診哪裡可買到清冠一號?QA詳解如何申請公費的清冠一號及公費和自費有何差別
確診居隔就能領每日1000元防疫補償金?四張圖說明申請資格、請領方法總整理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QA/快篩陽性怎麼辦?家人同事確診了怎麼辦?5張圖表快速了解
約25%康復者在疫後3個月出現新冠後遺症!醫師揭腦霧3大核心症狀
QA圖表/家人朋友同事確診,我該怎麼辦? 10大常見疑惑
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
居隔怎麼伴?/電子居隔單、健保快易通檢測 可作請假證明
QA/0+7居隔新制,防疫補償金及防疫保單還有得領嗎?一件事是關鍵
圖表整理包/一樣居家差很多 一圖秒懂居家照護、居家檢疫、居家隔離
QA/確診了居隔了,保險怎麼理賠?五千位過來人實戰教學,告訴你防疫險怎麼申請最快又最多
唾液快篩開賣!一表比較唾液快篩與鼻咽快篩用法、準確度、優缺點…
直播/本土確診直衝8.5萬 陳時中:新增將近三成
健康益友都預約不到?視訊診療4管道,虛擬健保卡也可看!全台支援虛擬卡院所名單公開
居家隔離怎麼伴?/確診者必須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才能外出,還是滿七天就自行解隔?
「感覺自己被放生…」確診後感受惡夢的開始!確診者忠告:染疫前你該做的3大準備
Omicron「輕症、中症、重症」個別症狀曝! 食慾不振、拉肚子應警覺
居隔怎麼伴?/確診日究竟以哪一天為準?是發病當天還是採檢日?
確診者獲「無敵星星」 康復三個月內不會再被匡列
居隔再鬆綁!明起接種三劑疫苗免居隔 每兩天需快篩
QA整理包/確診輕重症分流「誰才可以住家裡」?秒懂居家資格、解隔條件
整理包/「勞保傷病給付、防疫補償金」 確診者與居隔者該申請哪個?
確診用藥QA/一般確診吃什麼藥?誰及何時該吃抗病毒藥物?輕中重症適用藥品及申請流程詳細看
愈來愈多人確診,感覺周遭空氣都有「毒」?專家籲做7件事 大減住家、辦公室病毒量
吃清冠一號拉肚子怎麼辦?中醫權威陳潮宗提示3階段保健法,可緩解長新冠不適症狀
新冠肺炎可能造成神經後遺症 最新研究:認知功能衰退20年
確診補充維生素C幫助修復!專家曝「1吃法=白吃」 還會帶走體內維生素
整理包/家中孩子確診怎麼辦?症狀、建議備藥、何時送醫…注意事項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