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人性比你想像的光明
一樣是傳單,四、五年級生應該比較熟悉共匪空飄物。無論是家裡長輩還是學校老師,一定耳提面命,撿到要立刻交出去,不然會有大麻煩。我雖未撿過,心裡卻暗自忖度,那些小東西為什麼那麼厲害?
不只國共互投傳單,從二戰到冷戰,世界各國都在投。根據美國軍方學者研究,傳單效果其實不大。以納粹德軍為例,因為他們高度重視同袍友誼,所以比英軍、美軍驍勇善戰;與其說他們為國家,不如說是為同袍而戰,「因為怕讓其他人失望,而無法依從自身利益行動」。至於盟軍意圖洗腦敵軍、瓦解意識形態投下的海量傳單,根據戰俘訪談紀錄顯示,根本是作白工。
難道我們被影視作品請願書如雪花飄下的唯美影像,還有戒嚴時期肅殺氣氛蒙蔽了?而欲維繫一支部隊、一個國家的團結,愛國主義等意識型態,竟遠在個人情誼之後?
這是閱讀荷蘭歷史學家羅格‧布雷格曼大作《人慈》帶來的震撼,全書有太多顛覆人類慣常思考的論點,除了解密納粹德軍心理構造,作者在書中還大膽指出,眾所周知的《蒼蠅王》、史丹佛監獄實驗、還有「破窗效應」都是錯的,最後推論出「大部分的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相當正派」的核心思想,而且絕大部分的人,並不願意傷害另一個人。
布雷格曼以堅實有力的證據,推翻人性自私又邪惡的多數人既定成見,甚至連你死我活的戰場,他也用數據告訴你,二戰倖存的老兵超過一半沒殺過人,只有20%的軍人擊發過武器。英國陣亡軍人的死因,10%是子彈和反坦克地雷,75%是手榴彈、迫擊砲和空投炸彈。多數士兵都是隔著一定「距離」被殲滅……連對人性最悲觀的讀者,立場都可能被作者清晰的思路動搖。作家朱家安便說:「如果你因為網路和新聞而變得越來越反人類,覺得多數其他人都自私自利、愚蠢和惡毒,這本書裡的證據可以把你拉回來,讓你注意到,社會篩選過的資訊如何讓你低估其他人類的品質。」
作者在書中不只一次指出新聞之害,所以他建議讀者「當你學習任何東西或者思考任何哲學問題時,只該問自己事實有哪些,那些事實證明什麼是真實。永遠別被自己希望相信的事、或者自以為如果別人信了就對社會有益的事所分心,只要專心一意去看事實是什麼。」
這不但是一本堅定我們做人處事可以「心存善念」的好書,同時提醒我們,改善世界的動力,來自你的「信念」--------遙想100年前的文化協會諸君,應抱著類似信念,才有蔣渭水先生語重心長的台灣「臨床講義」;空飄東京街頭的傳單或許對日本人起不了作用,卻持續鼓勵著勇敢的台灣囝仔。
【延伸閱讀】《羅格‧布雷格曼:人慈》時報出版╱2021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浪人醫師的別號。近作是《為什麼開藥容易開心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難以直視的人生陰影:糖尿病患承受的心理壓力 遠超過一般人想像
吳佳璇/他們有想過妳的人生嗎?
「如果我死了,你們會很高興吧?」當失智症醫師得了失智症 一針見血說出照顧者的兩難
吳佳璇/生命的功課
吳佳璇/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疫情中的星兒與肯納莊園
吳佳璇/聰明活在疫情下的虛擬世界
吳佳璇/從同理心出發的安全文化
吳佳璇/你所不知道的假病患研究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吳佳璇/探觸兒虐事件的深井
吳佳璇/公投過後來看書
吳佳璇/另類治療寶可夢
吳佳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吳佳璇/絆---地震教會我的事
猜你喜歡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鄒頡龍/從獨臂刀王 談睡前喝酒對睡眠的影響
許金川/偷吃「禁果」得糖尿病?需靠後天的運動、飲食控制、規律服用藥物控制血糖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