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璇/探觸兒虐事件的深井
治亂世用重典的主張乍看明快,卻難適用於盤根錯節的家暴、虐童事件。從事第一線救援的社工與醫療人員不斷目睹,眼前的加害者往往是過去的受害者。以十七歲小媽媽與同住親友虐待兩歲女兒致死一案為例,十七歲的加害者,不也是十五歲生下女兒的「妨害性自主」受害者?根據刑法227條,和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發生性交是有罪的,最重處七年有期徒刑。
我無意推測,未成年懷孕少女選擇結婚的諸多理由中,是不是也懷著不讓孩子父親坐牢的善念。可當她與丈夫離異回到娘家,又與母親齟齬帶著孩子離家,在成為虐殺親生子女的惡人前,有誰伸手拉她一把?政府近年喊得震天價響的「社會安全網」,顯然遺漏這對母女……
我不禁想起《深井效應》書中的年輕單親媽媽莎琳,面無表情抱著體重在危險邊緣的女兒妮雅,走進作者娜汀.哈里斯醫師門診的故事。哈里斯不只是兒科醫師,她還帶著堅實的公共衛生訓練,走進美國舊金山最貧窮且暴力充斥的灣景區,試辦跨部門的青少年身心健康中心。面對產後憂鬱卻拒絕就醫的莎琳,單單讓五個月大的妮雅反覆住院無濟於事,哈里斯醫師不得不啟動兒童保護服務,讓這對母女藉由親子心理治療,提升母親的親職能力,並試圖改善年幼失恃的莎琳和一手帶大她的阿姨間冷淡的關係。儘管治療一度因前男友(孩子父親)暴力相向中斷,所幸團隊很快找回莎琳,繼續教會她「正念」(mindfulness)等處理身心壓力技巧,以及創傷記憶被觸發時,如何不被無助、狂怒的情緒牽著走。莎琳與妮雅雙雙恢復健康,歷時一年餘的兒童保護服務也順利結案。
為了找出灣景區各種病例背後共通原因,哈里斯進行了詳盡調查,最後指向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ACE),猶如一口充滿有毒物質的深井,改變孩子正常的壓力反應,影響一生的健康─除了罹患創傷後壓力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機率大增,藥物濫用、自殺、冠狀動脈疾病、氣喘、癌症、甚至中風的風險,也統統升高了。
遺憾的是,這一系列研究成果,至今未獲得應有的重視。於是乎,年輕的哈里斯,以及著有《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的創傷研究先驅貝塞爾·范德寇醫師,不約而同呼籲社會必須建立兒童創傷壓力網絡,幫助人們改寫童年逆境經驗,斷開惡性壓力反應的世代循環。
這才是有功能的「社會安全網」,不只是增聘社工揪出加害者,更要直視問題核心,改變社會面對ACE的態度,徹底改善童年深井的水質。
■童年逆境經驗研究結果
比起沒有童年逆境經驗的人,有4種以上童年逆境經驗的人,罹患下列疾病的機率顯著較高。
冠心病:2.2倍╱癌症:1.9倍
中風:2.4倍╱糖尿病:1.6倍
曾試圖自殺:12.2倍
曾使用非法藥物:4.7倍
曾注射藥物:10.3倍
資料來源:費利帝1998年,摘自《深井效應》
■延伸閱讀
《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娜汀.哈里斯著╱朱崇旻譯究竟出版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貝塞爾.范德寇著,劉思潔譯╱大家出版

吳佳璇
精神科醫師為業,自由寫作為志。曾因諸多機緣到東部離島服務三年半,得了個浪人醫師的別號。近作是《為什麼開藥容易開心難》。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難以直視的人生陰影:糖尿病患承受的心理壓力 遠超過一般人想像
吳佳璇/他們有想過妳的人生嗎?
「如果我死了,你們會很高興吧?」當失智症醫師得了失智症 一針見血說出照顧者的兩難
吳佳璇/人性比你想像的光明
吳佳璇/生命的功課
吳佳璇/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疫情中的星兒與肯納莊園
吳佳璇/聰明活在疫情下的虛擬世界
吳佳璇/從同理心出發的安全文化
吳佳璇/你所不知道的假病患研究
吳佳璇/租一個什麼都不做的人
吳佳璇/你還是可以找人聊聊
吳佳璇/專注此刻 是生命力源源不絕的秘密
吳佳璇/數位遺產超前部署
吳佳璇/啊!沒關係啦!
吳佳璇/一位實習護生家長教我的事
吳佳璇/尋找照護的靈魂
吳佳璇/防疫心部署
吳佳璇/疫病的隨想
吳佳璇/從敗犬到俗女
吳佳璇/讓我們好好變老
吳佳璇/帶病好好過生活
吳佳璇/脫離兒子照顧黑洞
吳佳璇/老後的積極與自在
吳佳璇/比醫療選擇更重要的事
吳佳璇/傳遞生命的火焰
吳佳璇/從兩個人到一個人
吳佳璇/公投過後來看書
吳佳璇/另類治療寶可夢
吳佳璇/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吳佳璇/絆---地震教會我的事
猜你喜歡
劉秀枝/運動加上森林浴是增強免疫力、抵擋疫情的利器
張德明/正確的策略 才能與病毒共存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洪惠風/LDL壞膽固醇大於50都是毒?
張金堅/哪些人是Omicron致重症高危險群?圖解病情惡化原因
不去健身房就無法運動?名醫曝比健身房重要的事
許金川/老婆快篩二條線,老公一條線,怎麼回事?
許金川/老公白天理性晚上獸性,怎麼回事?
許金川/將疫比疫防新世紀病,快篩也要腹超!
林思偕/曾受困在疾病的醫師 才知道撫慰病人的正確姿勢
李伯璋/不忘初心 一往無前 健保改革不能停
王正旭/精準醫療治癌 是福音還是難解習題?
許金川/狗咬人看外科,人咬狗看哪科?
洪子仁/避免醫療量能崩潰 應完善居家照護模式
許金川/事主猶親,房事也代勞?洗肝機、洗腎能取代人體的腎臟或肝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