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咖啡護心血管、防失智!選淺焙還深焙好?營養師推薦「選這種」減少吃進梅納反應產物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退休力/ 社會連結

鍛鍊退休力/當志工能學習、利他 成就感多 孤獨感少

除了當志工,也鼓勵長者再就業及青銀共居。圖/123RF
除了當志工,也鼓勵長者再就業及青銀共居。圖/123RF

社會參與有助於老後心靈健康,當志工是社會參與的好方法之一。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表示,從事志工讓生活較規律、有重心,也能增進社交生活、保持年輕心態、不與社會脫節,延緩失智,還能預防憂鬱症。

志工工作多元,還能結合專長興趣,感覺自己被需要。

調查顯示,有從事志工的經驗或門路、管道者僅有三成。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銀光學苑主任袁瑋認為,比率偏低可能與部分民眾認為很空閒的人才去當志工有關,其實志工的工作具多樣性,還可以跟專長、興趣結合,有助社會參與。

再者,擔任志工需要接受訓練,學習的內容本身就是收穫,蔡佳芬說,有的志工學習CPR,傳遞所學,感受到助人的歡悅,增加成就感,也感覺到自己被他人需要,降低孤獨感。蔡佳芬說,當志工能夠活動身體或腦力、促進社會人際互動,有抗憂鬱、提升幸福感之用,當志工就能有效降低10%的失智症危險因子,相當可觀。

疫情嚴峻、志工停擺,可選擇遠距工作,對高齡更友善。

這一年多來努力防疫,蔡佳芬在臨床看到一位80多歲老先生,之前一周有五天都當志工,有規律的生活步調及生活重心,但疫情爆發後,因為工作的單位屬於高風險區域,請老先生暫停志工活動,老先生居然體重暴瘦,心情鬱悶、總是感覺沒精神,看了腸胃科、精神科後,均未好轉,轉診至老年精神科門診,才發現已罹患憂鬱症。

然如今疫情嚴峻,擔任志工的機會減少,蔡佳芬說,可以選擇「遠距」性質的志工服務,如提供接電話諮詢或陪伴聊天等,一來可避免染疫風險,二來工作內容超越距離、時間及體力,對高齡長者更友善,較不會有門檻限制,「就算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人,但有感受到被需要,就有降低孤獨感的作用。」

當志工管道多,可找政府認證單位,專業也安全。

另外,當志工的管道很多,蔡佳芬建議可選擇有被認證的志工服務單位,除了會提供完整志工管理與教育外,也會有訓練時數證明。她舉例,「政府立案的社會福利團體」、「縣市政府社會局」就是很好尋找志工服務的管道,有專業度,也有安全保障,讓家人可以放心。

袁瑋則指出,不同年齡面對不同的任務與使命,而調查發現,75歲以上只有20.5%從事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這可能受到「成就感的定義」影響,許多長者幫子女帶小孩,生活有重心,能幫助子女,卻不覺得這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因此影響填答的判斷。

鼓勵長者再就業,青銀共居也是利他好選擇。

蔡佳芬說,除了當志工,也鼓勵長者再就業及青銀共居,人有利他的天性,幫助他人、被他人需要,能抵抗孤獨感。

她指出,再就業不一定是為了錢,而是與社會連結、對他人有貢獻,還可以彌補部分勞動力不足,政府應擬定更加完善的政策來鼓勵。另外,國外已有許多長者出租家庭空間給年輕人,打造青銀共居的生活模式,雙方住在一起,互相關心,國內也可以多多鼓勵。

調查分析

從事有成就感的事 占比43%

社會參與有助於自我認同、自尊建立與歸屬感。「退休準備指標」主張,社會參與的能力包括「持續累積某項知識、能力或技能」、「從事能讓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擔任某個領域的專家、顧問,分享自身經驗」或是「有從事志工的經驗或門路、管道。」

「2020退休力大調查」顯示,「有從事能讓自己感到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比率最高,達43%;「擔任某個領域的專家、顧問,分享自身經驗」的比率最低,僅有15%;「持續累積某項知識、能力或技能」的比率僅有33%;「有從事志工的經驗或門路、管道」為31%。

另外,接近四成認為自己沒有累積特定的知識及能力,沒有什麼事讓自己有成就感,也沒有專業經驗可和他人分享。調查也顯示,年齡愈大,上述社會參與的比率愈低。

退休準備調查-心靈篇  製表/元氣周報
退休準備調查-心靈篇 製表/元氣周報

志工 社會參與 退休準備 退休生活 人生下半場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