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族微創業 實現自我不傷本
日本退休男性,被女性稱戲為家中的「大型垃圾」,曾經在職場意氣風發,現在卻每天黏住沙發。
但並非每個退休後的熟齡族,都是老宅男、老宅女,有人投入新的領域,追尋年輕未竟之夢;有人利用過去專長,成為公司裡的「智慧寶庫」。
不管即將退休或退休已久的你,再入職場或創業都需要勇氣,但也可能因此找到揮灑的另一片天地。
台中榮總精神部主任藍祚鴻說,退休後的熟齡族再度進入職場原因很多,可能是經濟因素,也有的是因年齡限制退休,感覺有志難伸,又重新投入職場。
工時短、彈性大 考量體力負荷
藍祚鴻說,熟齡族進入職場,心態要調整,要放下身段,不能倚老賣老,最好能隨著時代演進,吸收新知與優點。例如電商時代來臨,網路行銷也取代部份業務員工作,以正面的態度把學習當做是快樂的事情。
藍祚鴻建議,熟齡族一直保持開放的心胸心態,還是可以學到很多新東西。例如周遭長者學會用LINE、臉書、部落客、推特(Twitter)等,美國總統川普也是推特的愛用者。
藍祚鴻說,熟齡族肌肉、骨骼退化,女性有骨質疏鬆問題,無論是勞動工作或長期久坐的辦公室,工作時間太長易造成職業傷害、不適,建議可選時間短、工時彈性,或像資訊業、網路業可在家工作,把握體力可以負荷、專注精神工作。
NGO、社會企業 都是好選擇
藍祚鴻指出,熟齡族可以投入的工作,除了企業、不支薪的義工、志工,近年來又多了新選項,例如具有公益性質的NGO(非營利組織)、介於企業與公益之間的社會企業等。
藍祚鴻認為,熟齡族豐富經驗、具企業經營的概念,相當適合,除了貢獻心力扶助弱勢站起來,更無後顧之憂實踐年輕時未能施展的抱負,也能夠得到報酬,維持生活。
重入職場 需三到五年準備期
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與長期照顧事業系系主任林佳靜說,研究結果顯示,熟齡族退休後,重新進入職場,無論是工作性質與退休前相仿,或是投入全新領域的工作,都約需三到五年的準備期。
林佳靜指出,即便是工作性質與退休前相仿,或在原單位服務,這段熟齡族人力培訓過程,還是要透過長青學苑、樂齡學習中心「教育」、接受短期技術輔訓「訓練」,以及「學習」等,放下成見,吸收新的資訊,與時俱增,並調整工作內容與思維。
先上課再創業 相關課程受歡迎
林佳靜認為,若熟齡族投入全新領域,人力培訓過程會拉長,還要思考熟齡族風險耐受性較青壯族低,償債能力也較低,因此資金門檻低的微創業,或師徒制以老師傅帶領年輕人、經驗傳承,較適合熟齡族。
林佳靜以106年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與長期照顧事業系與教育部合作開辦的「銀春創業學院」為例說明,招募35名55歲以上、對創業有興趣民眾,結果報名踴躍,足見熟齡族對微創業相當感興趣。
林佳靜說,這批學員透過上課,財務分析,以及後續技術輔訓等職業探索,確立微創業方向。有的學員透過成立文史工作室蒐集、保存傳統俚語;也有一群女學員合作發展長照居家照護系;也有人投入古早味美食,發展出6套「阿嬤食譜」教材;還有學員結合旅客興趣與導覽專才,成立社區老人俱樂部,帶社區老人出遊、從事康樂活動。
林佳靜建議,老人投入社會參與是聯合國高齡友善指標,鼓勵熟齡族從事社會參與,包括再就業或擔任志願服務等,能有成就感及自我實現,例如門檻較低的微創業,或與同好、同溫層集體創業,都是適合的選項。另外,老年生活信仰也很重要,從事宗教活動或擔任志工等,心靈有所寄託又能貢獻心力、服務人群,也是很好的選擇。
退休,別遠離朋友
生活圓滿卻焦慮 問題出在人際關係
藍祚鴻觀察,臨床有不少退休族經濟沒問題,另一半身體健康,小孩也都很有發展,也常出國玩,卻沒來由焦慮、憂鬱,問題癥結出現在時間太多,沒有好好利用。有些人喜歡鑽牛角尖、胡思亂想,白天睡太多,晚上失眠,也不想親友看到自己頹廢樣子,更退縮,宅在家。
藍祚鴻說,熟齡族在退休後,還是要維持規律生活作息、從事緩和的運動,以及維持良好人際關係。有的人覺得維持人際關係好辛苦,退休後連電話號碼都換了,切斷所有公事上的連繫,到頭來感覺被世界孤立,沒人理你,不知找誰聊天。
藍祚鴻建議,退休族維持良好人際關係很重要,例如加入公司的退休員工聯誼聚會,可敘舊聊天、安排新計畫等,甚至可以找到志同道合者,一起投入公益或社會企業,施展抱負。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避免爭產失和,寫遺囑不再是禁忌!律師教你財富傳承,留愛不留負擔
30歲女迷茫不知自己人生目標 網同感:我什麼成就都沒達成
退休生活是一種修練!薇薇夫人:如果沒充分準備 面對的其實是一片荒原
外婆快樂我們就快樂,兒孫陪伴89歲奶奶到處玩! 帶高齡者出遊牢記7撇步
後山緩慢步調,磨出寬容慢活!54歲曹蘭移民台東當小農:不再用美肌拍照,活出真實自我
無聊的老後生活是可怕的毒藥!薇薇夫人:老後的自由,別被無聊荒廢
退休族一旦退下來要做什麼?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 工作到老!
與老伴鬥嘴容易越吵越冒火!薇薇夫人: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防爭產,財富傳承早規畫!建議父母提早寫好遺囑節稅省,將財產依照自己的心意做好分配
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進入人生下半場你需要改變的是「心態」,對自己負責!
林依瑩進擊的不老夢:副市長變居服員投入長照,解開年齡束縛打造不老傳說
家族爭產、手足對簿公堂該怎麼辦?律師:財富傳承應及早規畫,家人才不會為錢反目
實習醫師袁瑋被爺爺帶大,爺離世難過到憂鬱症上身!收起失親之痛選擇身心科,延續爺爺愛的力量
心臟病發讓他頓悟人生!賣掉千萬宅上山種菜:不能當首富,就當全台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58歲還是會迷惘!孤獨的美食家松重豐:人像容器,勇敢清空才有新收穫
50歲後還有慾望嗎?《慾望城市》作者離婚後重啟人生:無論幾歲,最好的支持永遠是她們
近期想買房嗎?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該怎麼選?理財專家給新手的7點買房筆記
45歲之後你會站在哪裡?別在該理財的年紀選擇放棄
延續病逝丈夫遺愛 她也當起展望會資助人
親耳聽母親說「你要幫助我解脫」!畢柳鶯醫師:我們母女做成了斷食善終的約定
中年再就業碰壁怎麼辦?專家點出原因「身段放不下來」,需身段放軟讓心態歸零
龍千玉2年內接連面對摯愛離世!轉念放下跟自己和解,習佛靜心更珍惜身邊人
為何40歲後會「窮者越窮,富者越富」?專家告訴你7種讓你變窮的壞習慣
該準時下班,還是故作忙碌加班? 職場專家反而這樣看
安葬之地自己做主,體貼子孫生前交代怎安葬!5種環保葬方式,回歸大自然環抱
陳霈瑀先生離世第10年在愛裡重見希望 從療傷到助人,活在當下說愛!
感情趕不上年齡!「劉品言」給30+的妳:媽媽也是一個人把我帶大,就算單身也能成為媽媽
迷失≠失去≠失敗,專家教你5個勇於迷途的思考練習 在改變的過程中找到方向!
在不斷變動的世界,我們必須放慢腳步!專家教你5點變動思維,幫助平穩情緒、做出更好的決策
該如何提升專注於當下的能力?專家傳授7點方法,讓你跑慢一點把注意力從外界轉移到內心
猜你喜歡
衣服洗完冒悶臭味? 專家授「洗衣訣竅」:第2點常忽略
退休生活是一種修練!薇薇夫人:如果沒充分準備 面對的其實是一片荒原
該怎麼正確的染髮才能成功遮住白髮?染髮5大技巧大公開,跟著這樣做變年輕又自然美
經營退休生活三大要素:健康、金錢、快樂,哪個對你來說更重要?專家指出「這項」最常被忽略
婆婆確診媳婦狂噴酒精 小姑不滿反遭網反轟
退休族一旦退下來要做什麼?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 工作到老!
連日大雨下到快發霉!濕氣致病三階段…除濕NG行為、不同體質怎麼吃,大補帖完整收錄
只要1張椅子也能在家做運動 專家教心肺有氧訓練讓你抗疫又紓壓
口服玻尿酸能治關節炎、護膚抗老?教授揭一關鍵
維他命C飯前or飯後服用? 營養師曝正確時機點:過量小心5大危害
不造成身體負擔又能有飽足感 營養師認證10種低卡零食清單
每天2杯美式小心頭痛、腹瀉! 營養師點名「6種人」注意:還會愈喝愈累
無聊的老後生活是可怕的毒藥!薇薇夫人:老後的自由,別被無聊荒廢
夏天「5種食物」易造成食物中毒,高蛋白質食物也在內!如何吃才能吃得安全、健康?
確診不要慌!6招加速康復
營養師揭增強免疫力的3大方法及10種食材 讓你疫情期間吃得好,防疫沒煩惱!
「小滿」天氣漸炎熱 這樣吃這樣動幫你除溼又除熱
減肥免算熱量輕鬆瘦!營養師傳授簡單3招,低醣飲食控醣就好
後山緩慢步調,磨出寬容慢活!54歲曹蘭移民台東當小農:不再用美肌拍照,活出真實自我
每天都在吃B群,但你吃對了嗎?營養師傳授4吃法,才不會有吃等於沒吃
心臟病發讓他頓悟人生!賣掉千萬宅上山種菜:不能當首富,就當全台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外婆快樂我們就快樂,兒孫陪伴89歲奶奶到處玩! 帶高齡者出遊牢記7撇步
居家防疫操 簡文仁教神龍3招助強化心肺功能
櫃姐愛美急減重 大量掉髮得不償失
北部粽、南部粽、雜糧粽…醫教心血管患者健康吃粽子
40歲起大腦開始衰退!日本醫學博士傳授「大腦排毒飲食法」:吃黏黏的食物,7招防失智
台人膳食纖維攝取很不足 國健署調查:這2類人最缺乏
30歲女迷茫不知自己人生目標 網同感:我什麼成就都沒達成
與老伴鬥嘴容易越吵越冒火!薇薇夫人:婚姻家庭如戰場,需帶智慧上陣
豌豆奶、燕麥奶、杏仁奶...常見植物奶營養價值大公開!營養師告訴你所不知道的植物奶秘密!
我們是如何學會喜歡披薩、巧克力與蔬菜湯?專家告訴你飲食情感是怎麼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