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
審稿:台大醫院牙科部教授兼一般牙科主任林思洸、台大醫學院牙科名譽教授韓良俊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Pulpitis
- 就診科別:
牙科
- 身體部位:
牙髓
牙髓炎是指牙髓受到侵犯而發炎,多為細菌感染所引起,發生位置為牙髓腔與齒槽骨,須盡快接受牙科根管治療,否則壞死的牙髓可能引發臉部蜂窩性組織炎、菌血症甚至敗血症等嚴重疾病。牙髓炎患者就算不遇冷熱源或甜食,也會感到牙齒疼痛,甚至劇痛到無法正常進食,進而影響到睡眠品質。牙髓炎通常是因為蛀牙太深、牙髓受到長期刺激或受到外力撞擊,導致細菌侵入牙髓而發生。
疾病原因
牙齒內部的牙髓,是由神經、血管、淋巴及其他軟組織構成,供給牙齒營養物質,維持牙齒的生長、保護和感覺功能。牙髓發炎時會產生毒素,逐漸造成牙髓壞死,而壞死的牙髓會引發根尖牙周炎(牙根尖周圍炎)、蜂窩性組織炎、菌血症、敗血症等疾病,故需盡快接受牙科根管治療。牙髓炎可分為急性與慢性二類,急性牙髓炎的患者痛感最明顯,在沒有接觸任何刺激下,牙齒會自發性的劇烈疼痛,隨後出現臉部外觀腫脹等症狀;慢性牙髓炎的患者,症狀通常比較輕微或沒有症狀,容易被忽略。造成牙髓炎的原因有:
- 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牙髓炎。
- 受外力傷害導致牙齒斷裂,細菌侵入牙髓,造成牙髓組織發炎壞死。
- 其他免疫因素:化學性的侵蝕或物理性的損傷,也可能造成牙髓組織發炎,導致壞死。
症狀
劇烈牙痛.牙齒抽痛.牙齒酸痛.吃冷熱食敏感.刷牙敏感.吃酸、甜食物敏感.牙齦紅腫.臉部腫脹.發燒.發冷.夜間睡眠時的自發性牙痛
併發症
- 蜂窩性組織炎
- 牙根尖膿腫
- 根尖牙周炎
- 菌血症
好發族群
- 嚴重蛀牙的患者。當細菌持續往內侵入到牙髓組織,便會形成牙髓炎。
- 牙周炎患者。若細菌逆行性侵犯到牙髓腔,亦可能引發牙髓炎。
- 矯正牙齒期間的病患。因矯正器容易使食物殘渣堆積,且有清潔死角,容易導致蛀牙,進一步引發牙髓炎。
預防
- 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每天徹底清潔牙齒,吃完食物後最好立即刷牙,並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齒縫。
- 正確使用牙刷、牙線、牙間刷及漱口水。
- 使用「貝氏刷牙法」清潔牙齒。
- 使用氟化物,增加牙齒對蛀牙的抵抗力。
- 充實口腔保健知識。
-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長期熬夜,睡眠要充足。
- 攝取均衡飲食,以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
- 避免食用糖果、餅乾、含糖飲料等過甜的食物。
- 不吸菸、不吃檳榔、少喝酒。
-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提升身體免疫力。
- 定期找牙醫師檢查牙齒及洗牙,最好能每半年一次,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
- 避免牙齒受撞擊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