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毒性週期性麻痺
審稿: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黃莉棋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thyrotoxic perioidic paralysis
- 就診科別:
代謝內分泌科
- 身體部位:
頸,甲狀腺
甲狀腺毒性週期性麻痺肇因甲狀腺機能亢進,造成鉀離子過低,導致肢體無力。
疾病原因
甲狀腺毒性週期性麻痺主因為甲狀腺功能亢進引起,屬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40歲的亞洲男性。患者在甲狀腺機能正常時,不會誘發此病。但甲狀腺機能異常,會分泌過多甲狀腺素,促使血液中的鉀離子進入細胞內,導致血鉀濃度過低,出現肢體無力或是肢體麻痺。更甚者,會引發呼吸衰竭或是心律不整等併發症。此外,在攝食大量澱粉類、高糖飲食、或是劇烈運動後,也會誘發此病。
甲狀腺毒性週期性麻痺常於晚上或深夜發作,會有意識清醒,但四肢由逐漸無力變麻痺,最後無法動彈,患者常誤以為「鬼壓床」。實際就醫後只要補充鉀離子,或使用甲狀腺藥物治療,就可改善症狀。但患者只要過度疲累、或是飲食控制不佳,就有可能再度復發。
症狀
體重減輕.手抖.焦慮.心悸.四肢無力.頭暈.惡心
併發症
- 心律不整
- 呼吸衰竭
好發族群
- 20到40歲年輕亞洲男性。
預防
- 忌抽菸喝酒,少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如咖啡、茶葉、可可、巧克力、可樂。
- 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飲食盡量清淡。
- 有「甲狀腺毒性週期性麻痺」病史者,避免大量攝取澱粉類及高糖分飲食。
- 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提升身體免疫力,但須避免激動、大量運動。
- 睡眠充足,平時生活應有規律的作息,避免過度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