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脊椎壓迫性骨折
審稿:台北馬偕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瑞峰

疾病基本資料
- 英文名稱: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e Vertebrae, osteoporotic fracture
- 就診科別:
神經外科、骨科、過敏風濕免疫科
- 身體部位:
胸椎和腰椎交接處,胸椎第10, 11、12節或腰椎第1節最常見
主要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骨質疏鬆症:
A.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a.停經後婦女:>50歲婦女,蝕骨細胞活性上升,骨質疏鬆比例超過35%
b.老年後:>50 歲老年人,造骨細胞活性下降,骨質疏鬆比例超過30%
B.續發性骨質疏鬆症
a.長期服用藥物:
b.生活習慣不良:
c.內分泌失調:
d.骨折高危險者:
症狀:
(1) 髖骨骨折:台灣髖骨骨折盛行率全球第一, 因為骨折後長期臥床會增加肺部及泌尿道感染率, 須小心以對。
(2) 脊椎骨折:伴隨駝背, 背痛等, 須作椎體成型或是內固定減壓手術,不然可能會有心肺功能的影響及相伴的神經症狀。
(3) 手腕骨折:僅影響日常生活。
骨質疏鬆症為無聲疾病,早期沒有症狀如果疼痛發生,建議儘早就醫接受檢查。
疾病原因
1.原發性:35歲骨質開始流失,每年以百分之零點幾速度流失,到了50歲,每年則以1%-3%速度流失,病患因為骨質疏鬆,當負重、跌倒、劇烈咳嗽、反覆彎腰,引起脊椎壓迫性骨折。
2.續發性:長期使用類固醇、少曬太陽、少運動、內分泌失調(腎上腺皮質功能高)、姿勢不良。
症狀
駝背(身高變矮).劇烈腰痠背痛.下肢痠麻無力
併發症
- 行動不便
- 臥床
好發族群
- 停經後女性
- 大於50歲女性
診斷
骨質密度檢查:(DXA),應同時檢測 脊椎及髖關節的檢測。
結果:
治療
- 1.保守治療:
1)急性期劇烈疼痛:臥床休息、使用抗骨質疏鬆藥,必要時以非類固醇止痛藥緩解疼痛。
2)使用背架
3)運動治療;電療、熱療、背肌伸展肌力訓練。
2.手術治療:
1)人工骨泥椎體成形術(俗稱灌骨水泥)
2)神經減壓手術
3)椎骨融合手術(俗稱打骨釘)
預防
- 規律運動,可增加骨密度、增強肌力、增加平衡能力及避免跌倒。
- 生活作息正常,戒菸及減少酒精攝取。
- 多曬太陽
- 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多攝取含維生素D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