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翁復健+針灸 躺著進來 走著出去
台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林舜穀表示,對於中風患者的針灸處置,一般取穴穴位包括頭皮的百會穴、四神聰穴、運動區及感覺區,身體則是合谷穴、外關穴、曲池穴、陽陵泉、陰陵泉、太衝穴、 血海穴及梁丘穴等,一周針灸2到3次,有助恢復血管與神經活動。
中藥則可喝補陽還五湯 、四君子湯、八珍湯、獨活寄生湯、芍藥甘草湯等,分別有補氣、增強肌肉力量等作用。
林舜穀說,該院每年平均約2、300名中風病人接受中西醫會診,包括病發一周內予以針灸及中藥治療,臨床發現效果不錯,愈早介入、恢復功能愈佳。曾有62歲伯伯因梗塞型中風癱軟住院,經復健與針灸治療,半年後可自己站起來走動,可謂「躺著進來、走著出去」的最佳案例。
振興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尹居浩說,只要對症治療,再輔助中醫針灸或中藥,對中風病人確實能有幫助。他提醒家屬,當發現長輩似有失智情況,未必一定是退化型失智症,可能和腦中風有關,建議及早就醫檢查,目前可用藥改善腦部循環,愈早治療、愈能減少中風的遺憾。
推薦文章
-
「飽和脂肪、反式脂肪、不飽和脂肪」差在哪?醫教分辨好壞油 也不是多吃好油就沒事
-
Omega-3抗發炎神話破滅?最新研究揭反增心臟病風險 關鍵在攝取比例
-
早上睡醒別急著起身 專家教你如何「耳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
睡眠過量或不足都有害認知能力!醫師告訴你睡多久才適當
-
手抬起來就痛,但痛的部位不一樣!肩夾擠症候群沒治好會變五十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