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 內科實習之震撼教育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學生從病人學習到的心得」。一位醫學生在即將離開實習醫院時,寫出自己六個月來如何從教室、課本,在臨床老師的指導下,應用到醫院、病人的心路歷程,並且給「醫病平台」帶來作者別具匠心畫出的「插圖」。另外兩篇是由一位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絡的學生,仍舊不忘以「敘事醫學」的方法,追述自己一位病人由最初無法接受診斷到後來欣然同意接受治療的故事,以及聆聽病人分享治療引起的副作用。這些都是只有透過病人才能學習到的重要醫學知識。希望這三篇醫學生的動人敘述可以使社會大眾更了解醫學教育需要病人與家屬的參與,將來我們的子孫生病時才有好醫生可以照顧他們。
剛進臨床實習的我,才脫離一階國考與學校瘋狂區段如急診、眼科、麻醉、法醫考試的魔咒。由於一直以來因過度仰賴共筆、重點整理式學習,腦袋中的知識其實已固著成既零碎又缺乏架構的模式。「反正靠短期記憶和口訣,還能應付應付考試咩」,我心裡想著。
殊不知,這樣的學習方式和心態,一到了臨床,全部砍掉重練。
第一站就來到了重視知識連結的內科,學習的方式從課堂中的被動式學習轉換成必須能在臨床過程中主動學習。醫院的生活就是各科別單位的合作,層層堆砌在難以預料的疾病節奏之間。熟練的醫師、護理師如同指揮家與演奏者,經驗老道地指揮著整個病房的合作;而相較之下,我們這群菜鳥醫學生,就如同誤入一場大師級音樂會的觀眾,拎著好不容易到手的入場券,試圖擠到最前方的座位,一窺專家們是如何讓整場音樂會得以行雲流水地進行著。
不再是學校裡按表操課、直截明瞭的課程進度,醫院裡的一切總是來的措手不及。老實說,這整個身分上的轉換和適應,對我來說,是一件不小的衝擊。但很慶幸的是,我得以在實習第一站來到和信,見識到原來在這博大精深的醫學之途中,能有著充滿熱忱的師長前輩手把手帶領,臨床教育竟能如此地精彩萬分。
「快九點半了,超哥查房囉!」我迅速從五南工作室的電腦椅上跳起,抱著夾滿各種筆記和臨床數據的厚重板夾,噠噠噠地趕到護理站就位。
標榜著「每日手寫病歷」的超群醫師,步伐飛快、動作迅速,查起房來如軍事訓練般講究效率、口頭報告更是要求精闢扼要且概括重點。每一天,我們必須先查過病人,然後查房時站在病房外報病人的狀況、並一項項討論問題與後續的處置。光是口頭報告就會被老師電得慘兮兮,更不用說疾病背後複雜到爆炸的病生理機制、層層疊疊的臨床標準和讓人腦袋抽筋的各種臨床藥物。
記得一開始,當我們回答問題不如超哥的預期時,他都會說:「停!你不要再傳遞錯誤訊息了。」然後以招牌手勢「你覺得呢?」指向下一個人。或是當覺得我們報病人報得很沒邏輯時,他就會叫那個人停下來,然後一個個人要求報一次,最後再用超群式霹靂旋風版本,簡潔俐落地報一次給我們見識見識。
好不容易戰鬥查房結束後,在後頭等著我們的,是「每日手寫病歷」。
我們這群衣衫挺挺卻腦袋鈍鈍的醫學生,看著個管師豆姊抱出一大疊白花花的病歷紙,滿臉心疼地跟我們說:「加油!不要寫到太晚。」而我們便開始每天努力地擠出一些勉強還能放上檯面的文字,並時不時自娛娛人,在那邊比賽看誰最早交卷完工。當然,超哥也不是省油的燈,每天都很用心地幫我們修改病歷,或是在上面提問題,讓我們知道應該要去查哪些重點、哪裡須詳加查考。
到最後,我們漸漸能抓到老師的口味,越寫越順,同時對於臨床的處置也更有概念。那一個月,我用掉了整整兩支墨水芯,但厚厚堆砌的病歷紙,承載著是更無價的臨床經歷。
超哥在床邊做理學檢查,可說是慎重仔細。舉看頸靜脈壓為例,老師會手把手地確保我們都有動作正確、眼到手到腦子到。聽心音的時候,會手按著聽頭,一個個讓我們輪流戴著耳竇聽,並確保我們每個人都有聽清楚並且聽懂。
霎時間,臨床學習不再如學長姊耳聞般地冷酷無情,我何其有幸能在此分享著這份喜悅。其實在超哥的組裡僅是內科課程中的一段環節,還有許多值得效仿的臨床導師、學長姊們的拉拔指引,有待我詳加分述呢!
三個月的內科,讓我更加看見自己知識上的不足、能力上的沒自信。但我更知道可以怎麼去克服,並更不會害怕去嘗試及犯錯。即便尚不知未來何去何從,但期盼這份對醫學教育的敬畏和熱忱,會持續成為我臨床學習的腳前燈,在未來學醫之路的徬徨和迷茫之中,指引著我。
推薦文章
-
火鍋加什麼料決定你的健康!消化科醫師盤點心目中「5吃4不吃」食材
-
如何照護老寶貝/失智母愛聽好話 手機設吃藥鬧鐘
-
院長講堂/三軍總醫院院長洪乙仁 引進AI智能管理 推動預防醫學與ESG
-
天冷喝酒暖身只是短暫錯覺!8食材助祛寒 黑芝麻、香蕉都適合
-
醫病平台/「家庭醫學」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