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歲老父給的啟發,做對2件事健康又長壽!想要幸福退休先丟「3樣東西」
每個人應該都想著退休後要活得健康又快樂,但要如何做到?一位99歲長者,靠每天走路及結交社區好友二件事安享健康幸福的晚年。而如果是剛退休的人,先轉換心態,丟棄「3樣東西」,才能讓自己有全新的第二人生。
99歲老父親給的退休啟發
50歲後走到人生的下半場,退休生活成為越來越近的現實。很多人對退休生活的想像充滿憧憬:悠閒、自由、沒有工作壓力。然而,真正開始退休生活的人,卻常常感到空虛、孤單,甚至煩惱重重。要想活得長壽、健康、幸福,其實有幾個關鍵要素值得我們提早準備和調整心態。
《Money Plus》一位作者觀察99歲獨居住在鄉下的父親為何健康長壽,他認為父親退休後做出的最好的決定就是「開始走路」。他說父親一開始是為了鍛鍊打高爾夫的基本體力才去走路,但後來逐漸熱衷,每天快走3千步,雖然需要中途休息,但這樣的運動量已足以讓他比同齡人精力旺盛。父親甚至和鄰居們一起成立了一個步行俱樂部,現在他們會一起策劃活動,甚至徒步旅行。他從父親的例子體會退休生活「2必要」:
1. 要「每天走路」
根據東京都老年科學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每週步行90分鐘以上的70至80歲長者,比每週不足40分鐘的人認知功能更佳。因為走路能促進腦部血流,減緩老化。因此他建議大家養成每天散步的習慣,不只是為了健康,更為了逐漸退化的腦力,預防失智。
2. 要「建立人際關係」
退休後,第一怕沒有錢,第二怕沒朋友。哈佛大學長達80多年的追蹤研究證實:良好的人際關係比金錢和名聲更能帶來幸福感與健康。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的人,往往更快樂、長壽,甚至大腦功能也比較好。
退休族務必丟棄「3樣東西」
而如果你才正要準備退休,或是剛退休的人,最重要的是先轉換心態,丟棄「3樣東西」,才能讓自己最快進入全新的第二人生。
1.丟掉「對金錢的焦慮」
這件事是第一人生該焦慮的事,但努力賺錢賺了大半輩子,許多人一退休可能還不習慣,仍會一心想著繼續加減賺點錢,甚至煩惱到人生最後一刻。
這其實是很不必要的焦慮。並且與其不斷擔心,不如實際找專家諮詢、制定計畫,讓自己對未來的經濟狀況有實際對策及做法,才能真正享受退休生活。
2. 丟掉「過去的頭銜及人際關係」
退休後,一些人仍沉迷於過去的頭銜和職位,導致可能在兼職的新工作場合格格不入,甚至因為無法調整心態而感到沮喪。不如轉而去做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的工作或志工服務,會讓你比緊抓不放過去的榮耀來得更充實。
工作時的人際關係亦如是,職場上的人們未必是你真正合得來的人。你不需要再去參加不想去的聚會,把時間留給讓你感到舒服的人,才能真正享受人際互動帶來的快樂。
3. 丟掉你的「責任感」
許多人到老仍在為子女、為以前同事、為朋友的需求而苦惱,想想你已經大半輩子已經負責的為家庭、為公司、為朋友…為各種責任而奔波,到了退休階段一定要學會為「為自己」而活。不管是去找一份有成就感的兼職、學習一項熱愛的嗜好、參加志工等活動,專注在讓自己快樂生活就好。
劉秀枝:多動腦和終身學習最有效預防失智
美國「蘭德智庫」(RAND Corporation)曾於2024年發表「健康與退休研究」報告指出,60歲後沒有愛好、肥胖、不愛動,是預測以後罹患失智最準確的因素。北榮特約醫師劉秀枝也曾撰文指出,最有效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就是多動腦和終身學習。她也預估自己很可能會活到100歲,而如果活到100歲,根據統計,有一半的機率會罹患失智症,現在能做的就是增加「認知功能存款」,多活動、多社交、多從事自己喜歡的事物,讓自己身心愉快,其餘的人生就交給命運。
【參考資料】
.《Money Plus》老後に健康で楽しく長生きをするために必要な2つのこと
.《Money Plus》定年後を幸せに過ごすために捨てるべき4つのもの
.世界新聞網/預測80歲時失智的風險有多大 大型研究結果指出3件事最關鍵
推薦文章
-
陳景寧/長照3.0未來學:10分鐘照顧圈
-
轉身就忘記要幹嘛?3個日常習慣有助挽救初老的中年大腦
-
阿茲海默症2新藥要價逾150萬 用藥資格須過4關卡
-
失智症高風險族群 可抽血檢查
-
【Podcast】Ep28.擔心家中長輩失智,這樣做建立延緩失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