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負債到坐擁數億元資產 前大銀行員教「5大精華理財技巧」幫助儲蓄
明明努力記帳了還是好難存錢?日本知名理財規劃師坂下仁曾在大型銀行工作二十幾年,後來因為股票交易背負龐大債務,一度面臨財務窘境,但他運用理財知識進行創業和投資,很快又還清債務,並且累積上億元的資產,現在他也透過演講和出書分享自己的經驗。
坂下仁在書中指出,如果能將薪資收入的10%到20%存下來,資產就會逐漸增加,如果發現無法做到,就要重新調整自己花錢的方式。開源節流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而要真的落實節流,關鍵在於「讓看不見的金錢流動變得顯而易見」,不求像商業記帳那樣精準,但要能粗略地掌握家庭的財務狀況,具體做法包括以下五點:
1.共用錢包
夫妻如果各自用自己的錢包消費,會很難掌握家裡整體的資金流動,使用共同錢包或帳戶付款會更容易管理支出。這種做法剛開始可能很難讓人習慣,但如果想看清楚財務缺口究竟在哪,這樣的調整或許就是有必要的。
2.家庭也要有「財政委員會」
企業會設立專門處理財務的機構,建議家庭成員之間也可以成立「委員會」,而不是由丈夫或妻子一個人掌握財政大權,當所有人都能了解資金的流向之後,就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支出或浪費。
3.不需詳細紀錄
像專業會計那樣記帳需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對家庭來說並不是長久之計,建議用簡化的方式掌握資金流動,例如:善用家庭記帳App、分袋理財法,就算只是單純將消費收據貼在帳本上,也能幫助將支出具象化。
4.重點不在分類,而是釐清花錢目的
把支出項目分成20幾個類別並不能幫助減少費用,建議粗略分成幾大類就夠了,例如:「生活費」、「休閒費」、「零用錢」、「特別費用」,並將管理重點放在金錢的使用目的,像是休閒娛樂費是為了家人的享受和成長而產生的費用,並限制其額度,比方說不超過家庭收入的5%。
5.降低固定成本
最後一個技巧是理解「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管理方式。
成本費用可以分成: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套用到家庭理財上,可以將固定成本視為每月固定金額的支出,而變動支出是每月根據奢侈程度而變化的支出。
想要節流,無非是思考如何降低上述兩種成本,坂下仁表示,降低變動成本需要仰賴較大的意志力,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省錢,並且隨時可能面臨新的誘惑,因此很難有具體可見的成效。
然而固定成本則相對容易,將某項花費成功減去之後(例如:搬到較便宜的房子),往後的日常就不需要去管它,因為最低必要支出就是那樣,掌握輕鬆易執行的原則,在累積資產的路上會更加順利。
降低固定成本的具體方法
「固定成本」包括:住房成本、通訊成本和保險成本,建議將重點關注在這些花費上,如果能消減,只需執行一次就能存下更多錢。
1.住房成本
首先談談難以忽視的住房費用,有人說買房好,也有人說租房好,坂下仁就表示如果孩子還小,生活也存在較多變動,這個時期選擇租房可能較為適合,等生活方式固定下來可以再考慮買房。
2.網路通訊成本
另外現代人生活不離網路,簽訂通訊費合約時務必注意有哪些「付費選項」,取消不必要的訂閱與加購,並且在合約到期時比較是否有更便宜的選擇。
3.保險成本
除了健保之外,考慮到醫療自付費用率未來可能持續上升,可以考慮最低限度、一次性付款的「終身醫療保險」。坂下仁認為應該避免購買儲蓄型保險,因為如果發生解約賠本時,等於是把當初投入的錢丟進水溝。
4.車輛成本
購買與保養車子都是一筆費用,如果是住在公共交通便利的都市地區,也許可以放棄擁有私家車,偶爾花錢租車、叫車,卻能省下車輛相關的固定支出。
推薦文章
-
62歲男退休前遭降職「怒開冰店復仇老闆」錯估二事慘賠百萬老本和健康
-
全球股市動盪為何有人還賺?一表認清自己的投資屬性 5策略讓資產穩定增長
-
63歲退休夫妻移居「大坪數夢幻古宅」住了一年極懊悔:鄉下比都市還花錢
-
興奮追高、恐慌賣出…常見投資風險行為你也犯了?堅守5原則不讓市場動盪影響退休財務
-
股災是危機也是重新開始的機會!投資前自問3問題 決定該怎麼配置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