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吸菸,台灣肺癌致癌風險有哪些?誰需接受篩檢?上網輸入危險因子預測6年內罹癌機率
🧮 肺癌風險計算器
肺癌權威設計「肺癌風險計算器」上線 測不吸菸女性罹癌機率
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不吸菸女性肺癌風險計算器」正式上線,根據中央研究院院士楊泮池、陳建仁、國衛院名譽研究員張憶壽、熊昭等國內公衛權威研究中提出的「台灣不吸菸女性肺癌風險預測模型(TNSF-SQ)」進行肺癌風險預測:30歲至76歲的不吸菸女性,上網輸入「ABCEFG」——年齡(Age)、身體質量指數(BMI)、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教育程度(Education)、家族史(Family History)、有無易感基因(Gene),即可預測6年內罹肺癌機率;不具基因分析資料者亦可分析,惟準確度稍弱。
篩檢5%人口 可找出近三成肺癌患者
國際不同研究文獻中,認定的肺癌高風險門檻各有不同,民眾檢測完成後,若風險高於1.34%,1.51%或2%,應該與醫師討論,考慮接受X光、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等胸腔檢查。
「台灣不吸菸女性肺癌風險計算器」預測肺癌的準確度非常高。55-70歲女性中,有3.94%的人,檢測後肺癌風險大於1.51%;比對同樣落於55-74歲年齡區間的「不吸菸女性肺癌確診者」,則有27%測得風險大於1.51%。意即在此年齡區間中,只要篩檢不超過5%人口,就可找到27%潛在肺癌患者,是亞洲不吸菸女性肺癌風險認定一大進展,搭配影像學檢查、早期治療,可望降低死亡率。
台不吸菸女性罹肺癌人數多 大數據揪危險因子
過去,歐美各國吸菸高風險族群多為重度菸癮者,然而,根據國健署公布之台灣本土流行病學數據顯示,近20年來台灣吸菸率顯著下降,肺癌發生率卻不減反增;女性吸菸率長年低於5%,2018年更是低於3%,女性肺癌發生率卻由1990年十萬人中10.8人,增加至2018年十萬人中33.7人。高比例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可見肺癌危險因子不再僅限於吸菸。國健署最新公布的「108年癌症登記報告」中,非小細胞肺癌登記個案數,共有1萬4352人,且女性個案數(7279人)已超越男性(7073人)。
熊昭及團隊利用肺癌研究計畫、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資料、癌症登記檔、人口結構、生命表等建立大數據統計模型,找出六項本土肺癌風險因子,以真實世界資料產生真實世界證據,針對「最實用、區別力最強」的模組設計出此計算器;未來或將加入二手菸、空污及煮食資訊等項目;熊昭指出,肺癌為國衛院「精準健康大數據平台」的敲門磚,將來會繼續擴建,納入乳癌、大腸癌等癌別。
🫁 肺癌風險
肺癌危險因子多 不吸菸罹肺癌主因是家族史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菸害、空氣污染、職場(如石綿、砷)、居家環境暴露(如氡氣)、肺癌家族病史、肺部相關疾病史(如結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煮食未使用抽油煙機等,皆為肺癌危險因子。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顯示,台灣超過半數肺癌個案皆為「從未吸菸者」。以中研院士楊泮池為首的「台灣非吸菸者篩檢研究(TALENT)計畫」蒐集逾1萬2000人的資料,找出台灣不吸菸肺癌的五大危險因子:頭號危險因子是「家族史」,其次是二手菸、慢性肺病、油煙、空污。此外,根據台灣肺癌學會,父母或兄弟姐妹中1人罹患肺癌,其他成員罹患肺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2倍;若三等親內超過2人罹患肺癌,則罹患肺癌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4倍。
中研院士、前副總統陳建仁的研究則指出,女性罹患肺腺癌人數的上升,可能歸因於烹調食物時未使用抽油煙機;未使用抽油煙機之女性,罹患肺癌的風險較使用抽油煙機者高出8.3倍。
延伸閱讀:「防治新國病/做或不做?LDCT是救癌良方或大難題」
肺癌危險因子列表
⚫️ 菸害
⚫️ 空氣污染
⚫️ 職場環境:石綿、砷…等
⚫️ 居家環境:氡氣
⚫️ 肺癌家族史
⚫️ 肺部相關疾病史:結核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
⚫️ 煮食未用抽油煙機
🔎 肺癌篩檢
肺癌死亡人數居首 楊泮池:LDCT翻轉期別曲線、降死亡率
由於肺癌初期無明顯症狀,故多數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因為肺癌死亡率為連年高居台灣十大癌症首位,衛福部長陳時中甚至將肺癌稱為「國家之痛」。中研院院士楊泮池則說,要降低國內肺癌死亡率,必須改變國內肺癌診斷時的期別分布曲線,讓更多肺癌患者在0期、1期時就被找出,因為晚期肺癌無法開刀、較難治療,導致存活率不佳,藉LDCT找出早期肺癌患者、提供治療,才能有效降低台灣肺癌死亡率。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為胸腔電腦斷層檢查的一種,可找出小至1公分的肺部結節,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根據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登資料,第1期肺癌之五年存活率約九成,到了第2期還有五成以上,第三期則降至約二成五,若第4期才就醫,5年存活率僅剩約一成。
國健署指出,常規斷層掃描一次的輻射暴露量約為X光的100倍,而LDCT一次的輻射暴露約為常規斷層的1/5,不過暴露於輻射線中仍有風險,故建議肺癌高風險民眾,如重度菸癮者、具家族史者,每2年接受一次LDCT檢查即可。此外,就像任何醫學檢測,LDCT有偽陽性、偽陰性問題,須考慮篩檢後對於民眾心理影響以及發現結節者後續治療、追蹤等配套措施,國健署編訂之「我該不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手冊中,記有醫界共識供民眾參考。
🏥 晚期肺癌治療
免疫治療、標靶治療推出 晚期肺癌治療出現曙光
在過去,罹患晚期肺癌形同被判了死刑,因為存活率不高,患者往往須要開始和親友告別。然而,借助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晚期肺癌患者存活率大有提升,存活超過五年者時有所聞。
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解釋,晚期肺癌患者若經過基因檢測,發現具致癌驅動基因突變,可藉由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目前國內可使用標靶治療者約佔六成;若無基因突變者,則可以檢測PD-L1生物標記表現,若檢測值超過50者,單用免疫治療效果佳,只要檢測值大於1,免疫治療與化療合併使用,其治療效果亦大於單用化療。
透過這些新式治療,國內四期肺癌病患死亡率可望下降。同時,第三代標靶藥物也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還有新型、結合標靶及化療藥物優勢的「ADC導彈」抗體藥物複合體正在研究中,未來加入肺癌治療行列,將再提升治療成效。
晚期肺癌治療QA
Q 什麼是免疫治療?
A 目前最廣泛使用的免疫藥物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即PD-L1抑制劑。PD-L1是癌細胞帶有的一種蛋白質,作用時將抑制人體的T淋巴細胞,讓免疫系統中的T淋巴細胞無法正常運作、無法有效消滅癌細胞。使用PD-L1抑制劑後,將讓人體免疫機制恢復,進而殲滅癌細胞。
Q 什麼是標靶治療?
A 標靶藥物多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近六成會出現基因異常,包括ALK、EGFR…等基因出現異狀,導致癌細胞迅速增生,或出現抗藥性。標靶藥物分為三大類型:EGFR抑制劑、ALK抑制劑與血管新生抑制劑。前兩者分別用於抑制EGFR、ALK基因,血管新生抑制劑則用於減少血管新生,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推薦文章
-
聽神經損傷無法靠手術、藥物恢復 只能藉助聽器或電子耳矯正
-
天冷陰莖縮小是短期現象,但會造成勃起困難嗎?泌尿科醫師解析
-
前警政署長猝逝…冷熱交替好發心血管疾病 醫揭發病前有一重要警訊
-
睡眠中拳打腳踢、大吼大叫是怎麼了?教授揭該如何應對與處置
-
南投草屯鎮長一睡不起疑心肌梗塞猝逝 醫曝黃金急救時間與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