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育遲緩?掌握6歲前黃金期
身為臨床心理師,許多家中有幼童的家長或長輩最常問的問題是:我的孫子1歲半還不會講話,要看醫師嗎?3歲還坐不住是不是過動?「臭拎呆」是不是有問題?還沒上幼稚園就該訓練寫字嗎?
五花八門的問題,傳達的是家長對於孩子的擔心。隨著早期療育(簡稱早療)概念的普及,愈來愈多民眾知道孩子「發展慢」應該就醫,而非期待孩子是那隻晚啼的大雞。但什麼是「發展慢」呢?
根據衛生福利部與各縣市衛生局網站定義,「早期療育」目的在於「針對發展遲緩兒童,依據其需求提供整合性協助資源。」其中「發展遲緩」專門指稱6歲以前的孩子,出現發展速度過慢或順序異常。
一般在臨床上,我們會將發展的評估分為「認知」、「語言及溝通」、「動作」、「生理」、「社會互動」、「自我照顧」等面向,在上述任何一個面向出現不典型的發展(落後或順序異常),或是各面向間的發展程度出現過大落差,都是發展異常的高危險指標。此外,有先天性疾病、遺傳疾病、早產或孕程、產程異常、有發展遲緩家族史的孩子,也是出現發展問題的高危險群,家長更要提高警覺。
當孩子學會爬或走路的時間太晚、出現語言的時間太晚或詞彙太少、與人互動的興趣不足、有特殊的行為或知覺反應…這些狀況可能確實是發展異常,但也可能僅需調整與孩子的互動方式,或是學習引導孩子的技巧即可。目前在各地衛生局以及許多醫院、療育機構網站,都有提供免費的「兒童發展里程碑」可供下載,衛福部製發的「兒童健康手冊(寶寶手冊)」也有相關訊息,家長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齡,對照出各面向應達到的能力程度,如果察覺不對勁,就該帶孩子前往醫院接受更完整的評估!
學齡前確實是療育介入的黃金期,家長只要掌握發展指標,不怕錯失良機!
推薦文章
-
3歲童肝脾腫大確診罕病 若斷藥恐切脾或斷命
-
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會導致癌症或智商下降嗎?專家們這麼說
-
半夜驚醒!她怕「這病」不只奪走孩子身高,甚至呼吸、行走能力…
-
糖是胰臟癌元兇?中研院研究被過度解讀?醫透露一結論
-
🎧|現代父母必看!如何理解新世代孩子的想法,專家教你「這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