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血便」該懷疑是痔瘡還是大腸癌?醫師教從症狀分辨差異,解析何時該做大腸癌篩檢
俗話說「十人九痔」,生活習慣改變,久坐、久站、飲食西化等因素,幾乎人人都有輕重不一的痔瘡問題。痔瘡最常以「血便」症狀被察覺,並不是所有的血便,背後代表的都是痔瘡,也可能是大腸癌引起。
「鮮紅色的血便」就一定是痔瘡?醫提醒:用糞便紅色程度初步判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嘉哲指出,當排便發現出血時,第一時間先觀察糞便中所夾帶的血液顏色,是鮮紅色還是暗紅色?如果是鮮紅色,可能有以下二種情形:其一是便便太硬導致肛裂、衛生紙擦拭太過用力;另一種就是痔瘡的血管破裂。
鮮紅色的血便大多不會威脅到性命,也有可能是左側的大腸出血所引起,因位置靠近肛門口,糞便也會呈現鮮紅色的血便。左側大腸出血就有可能是大腸癌的症狀之一,建議可在觀察一周後,排便時仍出現鮮血直流,此時應盡速就醫。
血便上的血液顏色屬於「暗紅色」,表示在糞便一開始產生時,糞便就已與血液接觸,很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大腸直腸出血。陳嘉哲指出,如果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糞便顏色,通常會幾近「黑色」,但出血量超過60㏄ 以上,且血液未經過消化液作用就排出,出血量愈大顏色就會愈鮮紅。如果出血位置是在小腸或右側大腸,糞便多呈現「暗紅色」。
【看更多血便的資訊】疾病百科/血便
痔瘡、大腸癌除了血便外,還會伴隨有哪些症狀?
痔瘡常見的六大症狀
.血便
.肛門有腫大的異物感
.肛門口有搔癢或灼熱感
.直腸肛門會觸痛或持續疼痛
.有塊狀物從肛門脫出
.貧血
(整理:記者陳雨鑫 資料來源:陳嘉哲醫師)
【看更多痔瘡的資訊】疾病百科/痔瘡
大腸癌發生血便症狀,伴隨的症狀有:
.排便習慣改變
.血便有黏液
.體重減輕
.排便不乾淨
.時常腹痛
.貧血
(整理:記者陳雨鑫 資料來源:陳嘉哲醫師)
【看更多大腸癌的資訊】疾病百科/大腸直腸癌(大腸癌)
大腸癌發展需要一定時間,發現血便時大多已進入後期
陳嘉哲指出如果大腸癌已經出現上述症狀時,特別是「血便」,通常都已經來到晚期。大腸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大腸癌的發生與細胞基因改變有關,當生活習慣改變,嗜吃紅肉等,都會刺激腸道,腸道細胞病變初期一開始會先形成管狀腺瘤,管狀腺瘤形成後約三到五年才會繼續發展成癌症。
形成大腸癌腫瘤後,就容易開始發生「出血」的現象,初期僅是微量出血,等到出血量變大時,發現有明顯的血便,或腫瘤大到讓病人有感覺,此時癌細胞通常都已轉移,其餘症狀包含體重減輕或排便不乾淨等,都難讓病人主動察覺,因此早期篩檢格外重要。
大腸癌篩檢公費補助糞便潛血檢查,2情況可提早做大腸鏡篩檢
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的民眾,國健署補助50歲到74歲民眾,每兩年可免費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陳嘉哲表示,糞便潛血檢查準確度高達九成以上,現行的糞便潛血檢查是採取抗體方式偵測紅血球,不會因為吃了豬血、鴨血等食物造成誤判。
不過,糞便潛血檢查的結果,無法判別是痔瘡造成的出血,還是腫瘤造成的。揪出早期大腸癌最佳的方式仍是照大腸鏡,可以透過大腸鏡監測腸道內是否有息肉,透過切片等方式確認息肉是惡性還是良性,就可達到早期發現,早先介入治療。
陳嘉哲建議,如果家族沒有大腸癌家族史,30歲後,可以自費檢查一次大腸鏡,沒有大腸息肉,可以五年後再檢查,如果有息肉則建議每二年再檢查一次。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預防大腸癌注意以下4重點
近年大腸癌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有相當大的關係,陳嘉哲建議,大腸鏡檢查的年紀應下修,50歲以上民眾一定要檢查至少一次,後續則建議每兩年檢查一次。
日常生活4重點避免大腸癌和痔瘡上身
.平常應保持運動習慣
.少食用紅肉
.多喝水
.飲食方式採「天天五蔬果」方式,纖維攝取多一些,減少便祕的發生
(整理:記者陳雨鑫 資料來源:陳嘉哲醫師)
推薦文章
-
29歲男罹大腸癌晚期 他坦言只能怪自己飲食習慣「狂吃一家健康速食店」
-
每日腹瀉多次卻不以為意?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找上門
-
別坐馬桶超過10分鐘!專家直言非常不健康:對2處傷害最大
-
弟弟胰臟癌、妹妹大腸癌末期…教授從兩位親人身上看到:癌症有意外的優點
-
他看到魔神仔又尿失禁 竟是吃到墨西哥「魔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