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可以不治療? 醫師分析「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

亞東醫院 放射腫瘤科 郭登宇醫師
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病人可選擇根除性治療或主動追蹤,需要與泌尿科及腫瘤科醫師充分溝通,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療法。圖/123RF

攝護腺癌為台灣男性第五大癌症,每年有五千多名新診斷的病人。近年來由於廣泛地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指數,較多低度風險的攝護腺癌(腫瘤分化較良好且侷限在攝護腺內)被診斷出來。低度風險攝護腺癌通常疾病進展慢且無症狀,若採取觀察,經10年以上的追蹤,僅約5%的病人會死於此癌症。

根除性治療對腫瘤的控制率高,可降低疾病惡化或遠端轉移的風險;但可能會造成一些副作用,對病人的生活品質造成影響。近年來,國際的治療指引有提倡「主動追蹤」,等到腫瘤有進展時再做根除治療,如此可延後副作用的發生。詳細的介紹如下:

攝護腺根除手術

先將攝護腺完整切除並清除骨盆腔淋巴結,再將膀胱及尿道吻合,可得到完整的病理分期。手術前需評估身體狀況,如心肺功能、慢性病、麻醉風險等。手術可能引起的併發症包括短期或長期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礙等。目前主流為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手術(需自費),對憋尿及男性功能有較好的保留。

體外放射治療

從體外以高能量X光進行多角度照射以消滅腫瘤細胞。放射治療不用住院,但療程較長,需4-8週、每週治療5次、每次治療時間約10-20分鐘。急性副作用包括頻尿、解尿疼痛、腹瀉等,大多可用藥物改善症狀並於治療後緩解。少部分病人會有慢性副作用,如放射性膀胱炎、直腸炎、尿道狹窄等。

主動追蹤

適用在較低風險的攝護腺癌,目的是避免治療導致的副作用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主動追蹤並不同於「完全不治療」,而是採定期的追蹤(肛門指診、抽血指數、影像檢查、定期再次切片等),等到確認腫瘤有惡化時再做根除治療,因此可以延後相關副作用出現的時間;若腫瘤持續穩定無進展,則病人可免除治療的過程及副作用(追蹤10年結果,約一半病人仍持續追蹤,不用接受到根除性治療) ;然而,接受該做法的病人會面臨腫瘤進展惡化的風險,可能造成心理壓力。

低度風險攝護腺癌治療方法之比較表

綜合以上,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病人可選擇根除性治療或主動追蹤,需要與泌尿科及腫瘤科醫師充分溝通,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療法。若病人體能狀態不佳且預期餘命小於10年,也可考慮觀察。

亞東醫院

亞東醫院

攝護腺癌 腫瘤細胞 風險 副作用 手術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