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4生活習慣優化晝夜節律 有助改善睡眠及心血管功能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建議成年人每晚睡7到9小時,但最新調查顯示, 57%的美國人表示他們的睡眠時間沒有達到這個標準。早有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會增加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牛津大學學術研究及發表平台(Oxford Academic)最新公布,一項由國際研究團隊發起名為「核心4項挑戰」(Core Four Challenge)的研究報告,這個為期31天的研究共有3.9萬人參與,目的是確定4種調節晝夜節律的行為,對睡眠品質及整體健康的綜合影響。
報告指出,只要將4種簡單的行為融入日常生活裡,或許能為改善睡眠規律性,對整體健康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
這4種簡單的行為就是研究的核心,分別是光照、定時用餐、呼吸及第2區(Zone 2)心率訓練。
早晨的光照
早晨的陽光照射早被認定是優化晝夜節律的關鍵。晨光有助身體釋放皮質醇,發出起床的訊號,因為若沒有光照,在黑暗中大腦會產生褪黑激素,告訴身體該睡覺了。
除了晨光,專家也指出,睡前30至60分鐘不要使用電子裝置,關閉發出藍光的螢幕也很重要。
定時用餐
定時用餐是因為睡眠跟飲食有密切關係,專家一致認為,最好在睡前2到4個小時吃完晚餐,以便身體充分代謝食物並儲存可能擾亂睡眠的多餘能量。
晚餐應包含低升糖指數及慢消化食物,例如蛋白、健康堅果或非澱粉類蔬菜,以避免血糖飆升。也要避免夜宵及「午夜零食」,如垃圾食品、餅乾、冰淇淋和披薩等,尤其避免飲酒,因為酒精會不利睡眠品質。
深呼吸練習
所謂呼吸就是透過深呼吸練習,藉此降低心跳率、放鬆肌肉緊張,以及改變皮膚電導率來使整個身體生理得以放鬆,所有這些都有助進入夢鄉。
第2區心率訓練
第2區心率訓練則是一種在低心率範圍內的有氧訓練,包括超慢跑、騎單車……氣不喘的複合式運動等,這個心率範圍通常介於最大心率的60-70%之間。
在這個心率範圍內,身體會利用脂肪,而不是碳水化合物來作為能量來源,在保持低心率的狀態下,身體能夠充分利用氧氣作出更高效的基礎代謝,肌肉也不至於過度疲勞,減少運動後的痠痛感。
研究總結出,堅持有助於晝夜節律健康的簡單日常習慣,是可以顯著改善能力的恢復以及心血管功能。
(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推薦文章
-
抗生素保衛戰/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盛望徽:抗生素品質控管機制,四大面向都要納入
-
科學家說這5種睡眠壞習慣 讓人睡不好還可能讓大腦加速老化
-
木瓜助腸胃消化,一天能吃多少?哪些人不適合吃?「萬壽果」功效及禁忌一次看
-
30歲男未打疫苗染流感亡、4歲童重症插管 流感疫情估:春節前後達高峰
-
40歲後不想心臟生病 專科醫師建議戒菸酒外還要「遠離一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