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一直都做錯了!沖洗生雞肉反而危險 病菌灑滿整個廚房
許多人從小聽長輩說「雞肉要先洗乾淨」,但食品安全專家提醒,這個動作不僅無法降低細菌,反而可能讓整個料理環境被污染。澳洲食品安全資訊委員會近日發出警告,指出清洗生雞肉是一種長期流傳的迷思。美國調查則顯示,多達七成民眾依然保持洗雞肉的習慣,即使衛生機構屢次呼籲不要這麼做。
水花四散效應 細菌反而快速擴散到食材與檯面
專家說明,當水流沖擊生雞肉時,沙門氏菌、彎曲桿菌或大腸桿菌等病原可能隨水花彈灑周遭,沾到料理台、砧板或其他食材上。營養師兼食品安全專家Toby Amidor指出,許多人以為沖水能「洗掉細菌」,但實際上只會讓整個料理區域受到更大污染。沙門氏菌每年造成大量感染案例,對幼童、孕婦與年長者更可能帶來脫水或敗血症等嚴重健康風險。
美國研究:洗完雞肉後六成水槽仍揪出細菌蹤跡
美國農業部曾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六成有洗雞肉的人,水槽在沖洗後仍殘留致病菌;即使清潔過後,仍有約一成檢驗到細菌。此外,研究也顯示,部分受試者即使沒有沖洗雞肉,仍把細菌帶到生菜上,顯示手部與器具接觸同樣是污染來源。
真正能殺菌的是溫度 雞肉需加熱至74°C才算安全
食品安全單位強調,預防食物中毒的關鍵不是水,而是溫度。雞肉需加熱至165°F(約74°C)才可確保安全;牛豬羊肉為145°F(約63°C),絞肉則需達到160°F(約71°C)。若擔心雞肉表面雜質,可用濕紙巾輕輕擦拭後丟棄,再以肥皂與溫水清潔雙手與檯面。
改掉「洗雞肉」的小動作 能讓下一餐更安心
看似微小的料理習慣,卻可能影響全家人的食安。專家呼籲,停止沖洗生雞肉、保持良好手部清潔、落實器具消毒,才能真正降低細菌風險,讓每一道家常菜吃得更安心。
推薦文章
-
腳愈晚愈腫?「這種」水腫最危險 專家教從水腫位置判斷身體問題
-
別以為所有茶都對健康好!哈佛醫曝7種喝茶習慣「壞胃又傷肝」
-
肉雞打針?橄欖油只能涼拌?被誤會最深的「3大食材」 營養師教辨真偽
-
植物肉營養嗎?注意4大健康隱憂 吃多恐增心血管風險
-
衣服一脫下丟洗衣籃、洗衣槽當暫放區 家政婦曝3個NG習慣超不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