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提醒起床後4個動作恐讓中風與心梗風險增 排便最好控制在10分鐘內
早晨,是一天中最容易被忽略卻至關重要的「啟動時段」。經過一整晚的休息,身體的循環系統、消化道、神經網路都在等待你的第一個指令。重症醫師黃軒指出,這30分鐘,就像按下健康程式的「開機鍵」,選對步驟,能讓血管年輕、腦袋清醒、腸胃順暢;選錯動作,則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提高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等慢病風險。今天的你,起床時的每一個小動作,是真的在為健康加分嗎?
1、起床第一杯水:不是喝「越快越好」
.最佳劑量:300 ml溫開水,小口慢喝
夜間你沒喝水,血液變黏,早晨補水可稀釋血液、降低血栓風險。研究指出,攝入300-500 ml水能在15-20分鐘內提升血壓、降低心率,幫助預防體位性低血壓。
美國 NHANES 長期追蹤顯示,每日喝水不足1400 ml者,中風風險顯著升高。
▲這是陷阱:蜂蜜水、淡鹽水當第一杯,糖和鈉都會給血糖、血壓加負擔。
2、排便黃金時段:放下手機才有效
起床後「起立反射」+腸道蠕動最活躍,是身體天生的「排便指令」。專注排便、控制在10分鐘內,可減少痔瘡與肛門靜脈壓力。邊滑手機邊蹲廁所,不只延長時間,還會讓下半身血流停滯,加重腸道與血管負擔。
3、早餐早點吃:延遲≠會影響
.黃金時間:早上8點前完成早餐
2023 年的西班牙前瞻研究發現,早餐<8:00、晚餐<20:00,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延後至9:00後吃早餐,風險顯著上升。另一項研究指出,9點後吃早餐,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59%。
▲這是陷阱:不吃早餐,不會讓你變瘦,反而讓血糖波動更大,還可能影響腦力。
4、慢慢起床:才能救血管
睡醒時交感神經還沒完全啟動,若猛然起身,易因血壓驟降而頭暈、跌倒,甚至引發腦中風。建議採用「333 安全起床法」,再下床行動,讓循環系統有時間反應。
.醒來先躺30秒
.坐起再30秒
.坐在床邊30秒
【延伸閱讀】
·鬧鐘響按貪睡鍵再睡5分鐘? 精神科醫示警「4大隱藏危害」:記憶、自信心都受影響·睡覺常高舉雙手舉過頭? 醫示警「小心釀2種病」:常左躺也NG
推薦文章
-
高血壓240堅決不吃藥!89歲傳奇散戶每日當沖上億 秉持「我流養生法」
-
院長講堂/基隆長庚醫院院長吳俊德 達文西手術先驅 巧手除病人隱患
-
【悲傷療癒─請好好悲傷】面對失去 把悲傷留給自己
-
天冷突發心肌梗塞…老師操場倒地無心跳 國小師生合力救回
-
冰箱就是你的藥箱!6種家常食材是「隱藏版好藥材」 吃對保健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