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健檢》胃、腸鏡、腫瘤標記 常見追加項目
【元氣周報/記者莊琇閔/報導】
基礎健檢外,常見追加項目包括抽血檢查腫瘤標記、胃鏡、大腸鏡等。
胃鏡:是診斷食道、胃及十二指腸是否有發炎、潰瘍、腫瘤病變的重要利器。
大腸鏡:可觀察大腸病變,如潰瘍、發炎、瘜肉、腫瘤及出血源,更進一步治療處置,如瘜肉切除、切片、電燒止血等。由於多數人對胃鏡等侵入性檢查懷有恐懼及排斥,許多健診中心特別提供無痛胃鏡、大腸鏡及以狀結腸鏡檢查。
聯安健診副院長曾碧娟說,無痛內視鏡檢查的進行,先由麻醉師為受檢者注射輕量麻醉藥,並在旁觀察其呼吸狀況,在受檢者進入淺睡狀態時進行胃鏡、大腸鏡檢查,全程大約只要15分鐘。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健診中心主任林英欽也說,無痛內視鏡檢查能提高受檢者再度受檢的意願。
軟式乙狀結腸鏡:部分健檢中心以軟式乙狀結腸鏡代替大腸鏡,其檢查前準備工作簡便,只需以兩個甘油球或小量灌腸即可受檢,不用像大腸鏡檢查須事先服用低渣飲食及服用瀉藥。但大腸鏡檢查範圍較廣,應該接受哪一種檢查,應視家族史、糞便檢查結果,聽從專業建議。
【2009/02/08 元氣周報】
推薦文章
-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年長患者亟需友善治療
-
膽結石該不該切除?「非緊急但必需」手術考驗醫師與病人緣分
-
中醫大附醫榮獲2025年《Healthcare Asia Awards》雙料大獎 勇奪「年度醫院」與「年度CEO」 彰顯智慧醫療與永續領導力
-
被宣告肝硬化,就是被判「死刑」了嗎?專科醫師授肝硬化逆轉方法
-
癌友醫病更要醫心 盼納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