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觀點/視網膜剝離 有三大類型
有高度近視的人、糖尿病患者、中老年人是「視網膜剝離」的高危險群,必須定期檢查視力,不可輕忽!視網膜剝離嚴重會失明,而「飛蚊症」是視網膜剝離最常見的前兆,因此,當飛蚊數量突然變多、眼睛出現閃光頻率明顯增加,應盡速就醫檢查是否視網膜有裂孔或剝離了,及早發現與治療,視力才會恢復良好。
視網膜剝離的原因,可分為裂孔性、牽引性及發炎性等三大類型,約有七、八成的患者是屬於裂孔性視網膜剝離,主因是玻璃體退化造成視網膜拉扯而出現裂孔破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則常發生牽引性視網膜剝離,因玻璃體發生纖維化病變時,會牽引拉扯視網膜,因而引起視網膜破洞剝離。
台灣人視網膜剝離盛行率為0.5%至5%,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者、眼睛外傷者、施行眼睛手術者(如白內障手術)、糖尿病患者、年長者等比較容易發生視網膜剝離。此病症好發於冬天,推測與氣溫環境變化有關。
視網膜剝離的發生,初期會有飛蚊症,並不一定會剝離,但當眼中的飛蚊變多了,尤其出現閃光或閃電的頻率明顯增加時,宜盡速就醫進行散瞳檢查,先找出破洞裂孔,予以雷射治療將破洞的周圍封補起來,以防堵視網膜剝離的發生,如果雷射無法封補破洞,就必須開刀治療,常見的手術為鞏膜環扣壓術和玻璃體切除術。倘若視網膜剝離未及時處理,嚴重會導致失明。
不論是接受雷射或手術治療視網膜剝離,術後眼睛要避免碰水、不揉眼、不提重物,如果術後配合灌注長效性氣體,就不可以搭飛機,並且要趴睡兩星期至一個月,才能回復好視力。
(諮詢╱振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粹剛)
推薦文章
-
最強護眼蔬菜排行榜! 第一名是「它」吃對了減少3成近視風險
-
眼睛有異物感卻一直沖不掉?睫毛倒插可能4症狀 不處理恐傷角膜
-
明明還沒老,就已經老花?醫師教你打造「不戴眼鏡」的中年人生
-
新的、一次性的不一定最好!陳威明深感一次性醫材不環保 使用與否「要用自己的智慧評斷」
-
60歲後「關鍵十年」決定你能否跨越80歲失智高牆!日醫揭抗老最終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