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晚進食竟會提高中風風險?法國研究:「這時間」吃有助防心血管疾病
大家都知道食物會影響心臟健康,但其實進食的時間也很重要,最近有研究發現了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最佳進食時間,而心血管疾病是1種會影響心血管的疾病,如心臟病與中風,皆為全球常見的死亡原因。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建議,早上8點前吃早餐和晚上8前吃晚餐的進食習慣,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太晚進食竟會提高中風風險?研究揭進食時間與心臟疾病的關係
研究小組分析來自法國NutriNet-Santé研究的103,389名參與者的數據後,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像是比較晚吃早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且每晚1小時風險增加6%,還有在晚上9點之後吃晚餐的人,中風風險會比在晚上8點前吃晚餐的人高出28%,這種風險在女性中更是明顯。
不僅如此,研究還發現,夜間禁食的時間(即是1天的最後1餐和第2天的第1餐之間的時間)愈長,中風的風險就愈低,而有遵守建議的早晚進食模式的情況下,每增加1小時的夜間禁食時間,中風風險就會降低7%。
選對時間吃東西很重要! 養成提早進食的習慣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還需要在其他群體中進行複製,並通過不同設計的其他科學研究來做進一步的確認,而這項研究強調進食時間在預防心血管疾病中的潛在作用。簡單來說,較早食用早餐和晚餐的習慣,加上夜間禁食時間拉長,可能有助於防止心血管疾病發生。
許多人都知道食物是生理時鐘的同步器,有控制血壓的作用,而較晚攝取食物,則會導致代謝系統紊亂,研究人員解釋,飲食行為是全球心血管疾病負擔主要可改變的風險因素之一,而且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食物的最佳代謝與時間是相關的。
延伸閱讀:
.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
.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責任編輯:陳學梅
推薦文章
-
還敢偷懶不繫安全帶?急診醫分享驚悚X光片 揭車禍後的慘烈代價
-
退休節儉夫妻擁2千萬資產「開始大手筆花錢」兒以為遇詐騙 實情令人欣慰
-
咖啡會削弱胰島素、讓血糖上升?醫解釋:只有一種族群要注意
-
鼓勵癌友保生機 盼凍卵補助擴大
-
苗栗縣民三成一為老幼者 著重疫苗政策預防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