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用棉花棒掏耳朵? 力道沒控制嚴重恐致失聰
有些人喜歡用棉花棒掏耳朵,享受酥麻略痛的感覺,不過,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指出,耳道具有天然保護功能,即使洗澡或游泳後耳道潮溼,也不可用棉花棒,一旦施力不慎,就可能引發感染,甚至耳膜破裂。
24歲劉小姐平常習慣用棉花棒清潔耳朵,日前耳內疼痛,並未就醫,持續2個月後,開始出現聽力障礙和耳鳴,才趕緊去醫院檢查,確診為耳膜穿孔,必須手術修補。
王文弘指出,耳膜又稱為耳鏡,是聽覺傳導的門戶,常因感染發炎、外傷而破損,若傷口沒有癒合又反覆的發炎,就會使中耳的聽小骨腐蝕及內耳的器官提早退化,產生聽不清楚、耳鳴或眩暈。
在治療上,傳統手術必須全身麻醉,從耳後切開修補,患者需剃頭髮,還要在耳朵後面切出近6公分的傷口,劉小姐無法接受外型變醜,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微創耳膜修補,無需剃髮及全身麻醉。
王文弘進一步解釋,傳統慢性中耳炎手術皮膚傷口較大,經由耳後切開皮膚,取一片筋膜後,再從外耳道皮膚進入中耳空腔,以筋膜覆蓋耳膜破洞的地方。術後需用止血泡棉填充外耳道,用彈性紗捲加壓傷口3日,病患需住院3至7天。
至於經耳道的中耳炎微創顯微門診手術,不需住院也不需要全身麻醉。作法為先在耳軟骨上做約1公分的傷口,取下1片軟骨,依據破洞大小將軟骨修補成形,然後再經由耳道,將軟骨卡在耳膜破洞的地方,最後用2、3片止血泡棉外固定。
王文弘說,臨床經驗發現,經耳道方式慢性中耳炎微創顯微門診手術的成功率目前可達到9成,術中固定頭部,一般只需局部麻醉,手術施行時間約30至50分鐘,病患接受度及滿意度都相當的高。
如果患者個性容易緊張,就需全身麻醉。另外,當外耳道過於彎曲狹窄或是慢性中耳炎合併有乳突骨病變的病人,就不適用這種微創顯微手術治療。
(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耳鳴是身體在求救! 3種疾病徵兆你不應忽視
耳朵突然聽不到? 恐與日常這3原因脫離不了關係
包皮割不割攸關性福健康 拯救那話兒不應避諱
水果不僅提供營養還能增加幸福感 你今天吃了嗎?
推薦文章
-
用棉花棒掏耳垢反而幫倒忙 醫師教你如何正確清潔耳朵
-
不是所有失智症都沒救!醫揭有一型可明確預防 血管保健是關鍵
-
60歲後「關鍵十年」決定你能否跨越80歲失智高牆!日醫揭抗老最終轉捩點
-
耳機怎麼選?醫分析不同種類耳機對耳朵傷害程度 最安全的是這種
-
年紀大耳鳴很正常?5原因可能導致耳鳴 醫提醒1情況是動脈硬化早期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