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睡不飽靠周末補回來?3疾病都是這樣被睡出來的
我們都知道睡眠不足對身心健康有許多不好的影響,不過最近幾年有更多的研究發現,不規律的睡眠作息,特別是平常睡眠不足而選擇週末補眠,也就是所謂的「社交時差」,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比睡眠不足來得更明顯。
「社交時差」是描述忙碌上班族週末補眠的狀況:平常因為工作需要早起而睡眠不足;到了週末則為了補眠而晚睡晚起,如同從台灣到泰國曼谷晚了一個小時時差的地區,上班時則又要把「時差」調回台灣的時間。
研究指出,長期處在平常睡得少,假日睡得多的「社交時差」中,將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2017年美國睡眠醫學會的研究也發現,每1小時的社交時差將提高11%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2019年《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科學期刊的研究更指出,睡眠不足會降低體內的「胰島素敏感性」,導致血糖容易過高,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會。重要的是,週末補眠不但無法恢復原來的狀態,還會使胰島素敏感性變得更差。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研究團隊表示,長期不規律的睡眠作息,不僅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有關,也可能增加癌症與精神疾病的風險。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精神醫學》(JAMA Psychiatry)研究發現,活動量與作息的改變,比主觀情緒的變化能更早預測躁症發作;因此睡眠作息的變化,也是躁症發作、憂鬱症、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的病情變化或是治療期間的重要指標。
推薦文章
-
改善衰老時間和生活質量 專家揭4種科學支持方法有助健康長壽
-
長期被忽略的平價好食物!醫推薦3個「超級食物」低調又健康
-
陳亮恭/慢性病防治 應走向動態、長期管理
-
常說好累、好麻煩…… 專家曝5個日常生活習慣看出你是胖瘦
-
火鍋傷腎地雷大公開,避加工肉類!「5大原則」優先選清湯、多吃白蘿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