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退休老闆賣房搬去養老院「不留一毛錢給兒女」卻遭驅逐無家可歸

元氣網 編輯張麒麟報導
老人示意圖,非本文當事人。記者陳易辰/攝影

在許多人心中,高級養老院意味著舒適、尊嚴與安穩的晚年生活,但有時並非如此。一名七旬退休老闆毅然決然賣掉房產、放話不留財產給子女,搬進原以為理想的終老之所;卻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被院方當面要求離開,狠狠擊碎了他的安穩晚年,也揭露老年人住進養老機構後,可能面臨的現實與風險。

《THE GOLD ONLINE》報導,78歲的鈴木正雄(化名)曾經是一家中小企業的社長,他搬進高級老人院打算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卻無預警接到院方的退住通知。原本看似完美的晚年生活,為何會瞬間崩塌?

曾身為老闆的鈴木作風強勢,這種一言堂的態度同樣延伸到家庭中。10年前,唯一的理解者妻子離世後,本來就和家人處得不太好的他,與50歲長子健一和48歲長女良子的關係急速惡化。兒女越來越不願意和父親來往,鈴木甚至多次質問:「你們是打算拋棄父母嗎?」。

長子健一卻也有話要說,他抱怨:「我從來沒感受過父親的感謝,見面不是聽他自誇過去,就是批評我們的工作和家庭。就算我主動打電話問候,只要他心情不好,就會罵人。老實說,和他相處是一種痛苦。」

親子間的隔閡最終無法修復,鈴木作出重大決定:「與其把財產留給他們,不如全都自己花掉。我賣掉了祖傳的房子和土地,直接入住高級老人院,還打電話告訴孩子們:『你們一毛錢都別想拿到』。結果兒子只回了句『是嗎』,那是我們最後的對話。」

原本夢幻的養老院生活 被自己的個性毀了

鈴木入住高級養老院後感到非常滿意,他直誇在這邊的生活很棒,餐點美味、泡湯方便,也不用面對惱人的家庭關係。真心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然而,他沒意識到自己在新環境中依舊保持過往的作風——對員工說話態度傲慢,對其他住民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逐漸陷入孤立。最後的導火線,是與另一位住民爭吵後將其推倒,造成對方摔傷。院方認定他嚴重破壞其他住民生活安寧,遂下達強制退住的命令。當院長面無表情地對他說「可以請您搬走嗎?」,鈴木當下腦袋一片空白。

養老院退住的常見原因

養老院等機構依據與住民簽訂的入住契約營運,若違反契約條款,就可能被要求退住。常見情況包括:

‧拖欠費用: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超過規定期限未繳費。

‧干擾他人生活:暴力、辱罵、性騷擾、金錢糾紛等,造成他人生活安寧受到嚴重影響,鈴木的案例屬於此類。

‧醫療照護需求超出機構能力:例如住民健康惡化,需要機構無法提供的專業醫療處置。

‧其他重大契約違反:如不遵守規章、虛假申報等,損害信任關係的行為。

鈴木被院方退住頓時走投無路,他無奈地說房子早就賣了,年金一個月才18萬日圓(約新台幣3萬6千元),積蓄也因支付院費大幅減少,陷入無家可歸的窘境。他只能在睽違數年首次撥電話給子女,卻迎來對方冷漠的回應。兒子說:「自作自受,我沒辦法照顧你」;女兒則說:「你忘了你以前怎麼對我們的嗎?」鈴木心知肚明孩子們說得沒錯,仍為自己的悲慘下場感到十分怨歎。

養老要準備的不光是錢 人際關係也是重要一環

避免像鈴木一樣的悲劇重演關鍵,不僅在於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也要避免衝動決策,輕易斷送未來的選擇空間。尤其是感情用事賣掉「可以回去的家」風險極高,因為老人院未必真的是最後歸宿,退住風險必須事先考慮。理想狀況是與家人修復關係,若做不到,也應等到確定能完全適應新生活後,再考慮出售自宅,謹慎選擇時機。

養老 風險 退休生活 孩子 家人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