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時代除了存錢還能做什麼?50歲就該開始考慮的三種退休計劃
台灣主計處公布,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去年全年上漲2.18%,連續3年超過2%通膨警戒線。日本資料也統計,202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09.5,相較於前年上漲3.0%,通膨率連續第三年超過3%。如果錢越變越薄,不用說提早退休了,很多人甚至對自己的退休生活感到焦慮。
存夠退休金的家庭不到30%
根據日本金融教育研究所的調查,預估一對夫妻退休後所需要的資金金額為2000萬日元(約400多萬台幣),然而調查結果中,達到標準的家庭只有28%,中位數僅落在650萬日圓(約100多萬台幣),而且沒有任何金融資產的家庭高達20.5%,代表大多數家庭並沒有存夠退休資金。
日本金融作家椿慧理就結合自己在銀行工作多年的經驗,於日本財經網站《LIMO》分享理財知識,針對邁入50歲的族群,她列出三項退休計畫措施讓民眾參考。
1.在收入減少前檢視你的支出
50歲可能是大多數人收入的高峰期,但是退休年齡也即將到來,收入會隨之減少,在這之前必須開始仔細檢視家庭的支出狀況,並思考是否有可以削減的開支。
例如:保險費用是否可以調降?水電費還可以再省一點嗎?或者取消訂閱電視節目或串流平台?從現在起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就能替未來創造更穩定的財務狀況。
2.創造退休後的收入來源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拉長,我們還適合65歲就退休嗎?不妨思考看看,有什麼辦法可以創造退休後的收入來源。
像是日本有知名的iDeCo私人退休金公司,就提供了讓中高年齡層民眾也能投入的方案,或者規劃其他年金、退休保險。同時,也可以考慮退休後的職涯發展,具體問題如:「想工作到幾歲?」、「能做些什麼?」,除了受雇者的身份之外,善用自己多年工作的技能和經驗成為講師或創業者也是不錯的選項。
3.努力維持健康的身體
除了金錢上要為退休做準備之外,別忘了「健康的身體」也是生活的資本,尤其醫療和護理費往往是一筆巨大開銷。
台灣2021年統計,每個家庭一年的醫療保健支出平均約18.5萬元,佔家庭總支出的20%,日本資料則指出,65歲以上由一對夫婦組成的退休家庭每月醫療保健支出約為18383日圓(約台幣3800元),而趁年輕時養成運動和健康飲食的習慣,減少未來各種疾病的發生,自然也能減輕醫療費用的負擔。
推薦文章
-
帶行李箱搭電扶梯,錯放一階恐連環摔!上行下行保命口訣別記錯
-
骨鬆防治/李茂盛:骨鬆為社會性疾病,應納入健康台灣政策中
-
屏東永續治理成果獲國際肯定 勇奪傑出首長與宜居城市雙殊榮
-
慎防秋老虎 勤補水分防熱傷害
-
百威黑心豬腸流竄全台!北市府勒令停業 6月起曾去過這些店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