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癌症論壇/多發性骨髓瘤治療躍進 滕傑林:新藥延長疾病穩定期
140年前多發性骨髓瘤就被發現,從當時的影像發現患者骨質疏鬆、骨頭變形,現今,疾病的併發症貧血、骨頭痛、血鈣高、腎功能差仍在,但治療已突飛猛進,台中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說,最新核准用於難治型的anti-BCMA藥物,六成患者有兩至三年存活期,已預見患者長期存活的可能,希望健保能讓新藥物往前給付的可能。
多發性骨髓瘤平均發病年齡65歲,每年約有700名新病人,近年治療現曙光,傳統治療加上anti-CD38單株抗體一線治療,有八成的病人在3年內無疾病惡化。由於多發性骨髓瘤復發機會高,目前最新的anti-BCMA在台灣也被核准用於難治型患者。
滕傑林指出,20年前晚期患者可能6個月就過世,治療就是愛心耐心及關心,現在可以在4小時內就診斷出來,治療存活期已達數倍之久,成為癌症的高血壓,如慢性病吃藥就能控制,治療計畫也隨著長期存活的可能性,進行不同的規畫達到最好的效果。
目前健保給付anti-CD38用於二線,anti-BCMA則仍未有健保給付。滕傑林認為,所有癌症的治療都是相同,在第一階段的治療給予最好的方式,延長疾病的穩定期,也節省後續的醫療資源及隱形的照護成本,希望政府可以政策上多支持病人。
責任編輯 吳依凡
推薦文章
-
我得的是感冒還是流感?4大指標教你分辨 有這些症狀盡快就醫
-
泡湯暗藏風險 三高患者易生憾事
-
杏仁一天可以吃幾顆?什麼人不能吃?不同品種功效禁忌各異,「這種」含毒素應煮沸後食用
-
帶失智長輩拜年 宜避免過早告知
-
閻雲/可能改變醫療保健生態的9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