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癌症論壇/台灣癌症患者年輕化 台大醫教授:大腸癌篩宜降至45歲

聯合報 記者蔡怡真/台北報導
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記者余承翰/攝影

台灣50歲以下大腸癌患者增加的幅度已成亞太區第一名,經過統計,糞便潛血檢查可以減少四成的死亡率,二期以上大腸癌減少34%,台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指出,在台灣,40歲到49歲的年輕大腸癌患者急速上升,較他們父母那一輩增加1.5倍,由於下修癌篩年紀至45歲已成國際趨勢,台灣須擬訂相關政策,照顧這群仍是負責家庭經濟的勞參人口,避免家庭陷入困頓。

邱瀚模分析台大健康管理中心17年的資料,在進行大腸鏡檢查中,40歲到49歲無家族性民眾,發現大顆腫瘤的進行性腺瘤正快速增加,發生的風險較他們父母的那一代增加1.5倍以上。

邱瀚模主持台灣大腸癌篩檢計畫已十年,多年來他也觀察,1960年之後出生的世代,年輕大腸癌的患者明顯增加,愈晚出生的世代罹病率愈高,而與國科會的千人研究也正在進行,發現台灣年輕癌友的基因變化與年老者不同,也與其他國家不同,不確定是飲食習慣,還是化學藥物造成,恐伯還需更多研究。

台灣目前男性發生率已達每10萬人口有43人,女性每10萬人口有29人,已有多篇研究證,當大腸癌發生率達到每10萬人口30人時,就值得大規模篩檢。

邱瀚模認為,大腸癌篩檢是有早期症狀的,50歲以上篩檢,已證實可減少四成死亡率,而台灣年輕患者特別多,更要將現行的篩檢政策從50歲下降至45歲。

責任編輯 吳依凡

大腸癌篩檢 父母 死亡率 大腸鏡檢查 糞便潛血檢查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