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失智者當孩子照顧,但別一直逼問:「我是誰?」

原水文化 作者/曹汶龍

照顧失智者,是一條漫漫長路,需要有過人的體力與耐力,尤其面對失智長者的記憶一點一滴隨時間消褪,家人及其照顧者都需要具備正確的醫學知識,才不會有太大衝擊,也較不會無所適從。但其實照顧失智長者若能轉換用照顧孩子的心情去面對,就可能有不同感受,因為我有機會照顧失智的母親,我更知道自己將來要怎麼活!

失智症權威「曹爸」曹汶龍與大家分享照顧失智母親的點點滴滴。/圖片來源:原水文化

我失智的母親於2021年7月離世,但她的笑容永遠留在人間,留在我心中。回憶之前與母親相處的日子,我花了大把時間陪她說笑、唱歌,嬉戲。她像兩歲的孩子似的,無憂無慮的過生活。

有一回,居家醫療探訪回到家,晚飯前叫母親起床,發現復健褲裡有大便,看護幫她洗個澡及洗頭,母親不喜歡別人碰她身體,坐下來吃飯時心情不好,跟她說說話,逗她開心,等情緒緩和後,還是願意把一碗蒸蛋吃完。其實順著她的心,失智老人還是很可愛的。

許多人在網路上看過我分享與失智母親互動的生活點滴影片,不論是陪伴母親聊天、唱歌、看電視、玩球、讀報認字等等,或許在別人看來是平凡無奇的日常,對我來說卻是珍惜感恩、含有溫度的情感。

用照顧孩子的心情,是甜蜜的負擔也更有警覺心

從事失智照護臨床數十年,來到診間求助或是居家醫療接觸的個案家庭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辛酸史;當年發現85歲的母親生活開始無法自理,退化症狀逐漸嚴重,母親也變成失智病患,我更能深刻體會家屬所承受的勞煩與壓力。

我把自己當作「母親的母親」,反過來把母親當成「老小孩」般照顧和陪伴她一起玩,例如帶著母親唱一首她熟悉的「小小羊兒要回家」,我帶頭唱、她就跟著和聲,拍手唱著母親熟悉的童謠和老歌,有時她能跟著哼唱幾句:頭腦清楚時,反應速度就會快一點,有時又會變遲鈍。陪她說說話,她也一樣很開心。母親聽懂幾句話,例如:「您叫什麼名字?」、「今年多大了?」、「您是哪裡人?」輕鬆自在的相處,這個「老小孩」心情愉快,回報我們的自然就是笑容滿面。

輕鬆自在和「老小孩」玩,她會很開心。/圖片來源:原水文化

然而在照顧「老小孩」的日常生活,我們也要懂得觀察留意一些生活細節,例如吃飯不想用筷子夾、喝湯不愛用湯匙、希望別人餵食;再例如說話和動作比以前遲鈍,若有出現失智症的10大警訊或異狀,就要有高度警覺,帶他們去醫院就診找出原因。

👉推薦閱讀:來了解失智症的10大警訊有哪些!及早發現、及早診斷。

因為我深刻體悟,子女照顧高齡父母,絕不可能像新手父母照顧新生寶寶那樣機靈敏感、小心翼翼。照顧新生兒,父母會思考「寶寶為什麼一直哭不停?」想趕緊找出原因、解決困難,但換作照顧年邁長者,縱使父母出現身心衰退的症狀,也可能只是把這些身體異狀或是行為異常,當成是老化現象,反而輕忽了這些身體警訊,以致可能會讓病情加重。

最好有熟悉失智者的照顧者陪伴就醫。/圖片來源:原水文化

記得有個晚上陪母親吃飯,察覺她筷子拿不穩、手會顫抖,我用筷子夾菜餵她,她張嘴不夠大;量她體溫沒發燒,說話時笑容不燦爛;加上這兩天觀察她走路步履蹣跚,懷疑可能身體不適,於是直接帶去急診室,檢查結果是泌尿道感染,輕度脫水,需要住院治療。

《超越認知障礙 曹爸有方:保有快樂記憶、忘得輕安自在,有尊嚴安老終老》曹汶龍著。/圖片來源:原水文化

母親曾多次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因為小便失禁,穿上紙尿布,尿道感染的機會就高了。尤其當症狀是發炎、沒發燒時,得更用心觀察一舉一動,例如走路動作是否比平常遲緩、飲食有無異常等來判斷。重度失智的老人跟兩歲的孩子似的,並不會主動表達身體不適。

失智者忘了自己的身體狀況,不會煩心,但會把心思轉移到照顧者家人身上。照顧者笑,她們就笑。照顧者愁,她們就愁。因此陪伴失智長者就醫也需要智慧。一般人就醫尚且徬徨不安,何況是失智長者,只要有一個她熟悉信賴的人在身旁,她就像嬰兒看見父母親一樣,她就能安心的接受醫療!

(本文出自原水文化《超越認知障礙 曹爸有方:保有快樂記憶、忘得輕安自在,有尊嚴安老終老》曹汶龍著)

失智症 照顧喘息 失智故事 曹汶龍 失智 照顧者 失智照顧 高齡 泌尿道感染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