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照護/怕失智長輩跌倒?簡易肌力訓練在家做
罹患失智症的長輩們圍成一圈,手拿報紙揉成的球棒,看誰先把乒乓球打進洞裡,大家你來我往,彷彿在打桌上曲棍球,這是三重瑞齡學堂的課程內容之一。擔任職能治療師的戴鳳琳說,不少長輩伴隨年紀大體力下降,怕跌倒受傷因此不敢動,導致肢體動作退化,成了惡性循環,所以他會替長輩們量身打造適合又簡單的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分粗大和精細兩種肢體動作,隨時都可以做,戴鳳琳說,粗大動作例如抬手的姿勢,就在抵抗重力,也可以舉罐子、舉沙包來加強負重訓練;精細動作像是轉開瓶蓋、拿筆塗色,揉衛生紙等,藉此增加小指頭的肌力。若想訓練肢體協調,可以把衛生紙揉成一小團,試著瞄準特地區域來投進,屬動態過程的訓練。
肢體動作除了分開訓練,也可以結合,例如摺紙飛機的過程,訓練長輩手的精細動作,在飛的時候,同時加強他們上臂的肌力和協調性,讓訓練更有趣多元。
戴鳳琳也會藉由競賽方式,帶動長輩參與的氣氛,她曾經遇過第一次來學堂的長輩,特別害羞,這時拿球讓他們拋打,要求他們不能讓球掉落,果然他們玩得欲罷不能,非常開心。
肌力訓練要做多久,才有成效?戴鳳琳建議,至少每天都要動,但要視每位長輩的能力而定。若訓練程度太強,恐怕造成受傷的反效果。因此他會針對不同長輩,進行活動分析和簡化,例如有些長輩無法流暢地拍打球,就直接把球拿到他們面前,讓他們同樣能參與活動,達到肌力訓練的效果。
戴鳳琳說,他不會從單一疾病去看每位長輩,而是多去看他們的照顧者和生活環境,從整體生活面貌去檢視長輩能力,因為除了長輩本身的能力,外在環境也會影響他們。最常遇到家屬怕長輩跌倒,什麼都不敢放手讓他們做,這時透過職能治療師的指導,改變家屬觀念,提升照顧能力,長輩可以被照顧得更好,成為良性循環。
想了解更多失智相關訊息?請前往》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Dementia)
推薦文章
-
整天懶散、看電視發呆會導致「情緒老化」醫揭解方:在家也要打扮
-
臺北市國際失智症月記者會暨成果發表展覽 智憶守護 臺北相伴 邀請共襄盛舉
-
65歲退休男存款千萬仍替兒子的麵包餐車打工 每月賺不到2萬也開心
-
太害怕失智 沉浸體驗帶民眾走進失智者世界
-
亞東醫院推動循環經濟屢獲獎 節能減碳已內化成亞東人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