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好人」卻沒有好人緣?心理學: 3 種社交盲點與人際魅力絕緣

VidaOrange生活報橘 文/蔡芷庭
「真誠」才是長久社交之道。放棄扮演某一種角色,減少「偽裝」的時間,試著與人真心的交談。

我們身邊總有些朋友,表面上跟所有人打成一片、看似無話不聊,穿梭在大大小小的社交場合,奇怪的是暗地裡大家對他們的評價卻不高。有時並非性格有明顯的缺失,而是出於人際相處中的某些盲點。心理學家 Jill Weber 認為以下 3 種常見的社交風格,最容易被誤解為能招來好人緣,實際上是卻會讓人與他人遠離甚至脫節,包含:

1. 逢場作戲者

有些人擔心自己原本的性格不討喜,或是為了博取某些評價,總是在社交場合中戴上「面具」,例如拼命講笑話、吐槽別人來凸顯幽默感;或是高談闊論某些自己並不熟悉的議題,用「裝懂」來吸引目光。

這種人不論表現出何種樣子,它都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是他們精心塑造的一種形象。當然人們可能會認為你很有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你會發現社交完總是很累,也很難與他人建立真正親密的關係,因為人們永遠不了解真實的你 。

可以怎麼做:「真誠」才是長久社交之道。放棄扮演某一種角色,減少「偽裝」的時間,試著與人真心的交談。如果你害怕原本的自己不夠好,試著少說一點,多看多聽、從他人給予的建議中慢慢修正自己。

2. 過度分享者

有些人無法忍受沉默,無論是害怕尷尬或是天生樂於分享自己的一切,他們總是在想:「我現在該說什麼?」他們可能喋喋不休談論調皮的寵物、有精神疾病的家人、私密的親密關係話題,好像沒有什麼禁區。但是 聽的人卻可能因為無法回應這些過於敏感隱私的議題,而顯得不知所措。你的熱情大方,反而造成他人的負擔 。

可以怎麼做:練習分辨哪些話題能夠在公開場合討論、哪些只適合私聊,並提醒自己:你不是唯一有責任化解尷尬的人,偶爾短暫的沉默也是無害的。

3. 犧牲奉獻者

這類人很特別,他們沒有哪裡不好,反而「人太好」才是最大的盲點。他們自願主持聚會、炒熱氣氛、開車接送、預約餐廳、刷卡付款…… 需要幫忙的時刻永遠站在第一線。但 Jill Weber 指出:「很多人不懂為什麼自己已經努力當個好人,卻還是沒有好人緣,問題出在於心態。 如果是為了迎合眾人,人們其實可以感受到那種刻意感;而你的性格魅力和個人特色也完全被埋沒,自然無法與他人建立充實的聯繫 。」

Jill Weber 最後提醒道:傾聽、真誠、做自己是最重要的原則,再慢慢摸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社交風格,就不必擔心與真正有意義的人際聯繫絕緣。

(參考資料:《Psychologytoday》:〈Ways People Overcompensate for Social Anxiety〉;《Psychologytoday》:〈 Is Low Self-Esteem Making You Anxious?〉。)

※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為什麼「當好人」卻沒有好人緣?心理學: 3 種「社交盲點」會讓人與人際魅力絕緣

VidaOrange生活報橘

Vida 來自於西班牙文的「生活」,「Viva la Vida」就是「

人生 職場 精神疾病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