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老後會議/退休先備300萬元 每月2萬活出品質
老後的我們將變成什麼樣貌?台灣是全世界以最快的速度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國家,戰後嬰兒潮的人們再過6年後將邁入75歲,成為首批「夾心餅乾」老年人,他們的下一代生得少,上一代生得多,養兒防老已經無法在他們身上落實,「獨老」恐成為常見的老年樣態。
面對獨老的老年生活,該怎麼準備?即將踏入老年,或是已經踏入老年的人們,如何照顧自己是必須要面對的課題,經濟安全、守護健康是最主要的兩大主軸。退休到底該準備多少錢?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在「幸福老後的樣貌」專家會議中指出,以2000年老人生活調查結果,65歲以上長輩每月可支配生活費,約為1萬2000到1萬3000左右,加上退休金、撫卹金、保險給付等,每個月平均可支配生活費約為2萬元左右。
為了達到基礎老本,並考量平均餘命,薛承泰說,退休後應該備有600萬元到1000萬元,等同撫養一名孩子從小至大學的基本費用。但若要在退休前馬上攥到這筆錢,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難事,建議分階段達成。
薛承泰說,若想有基本的老年生活,沒有太多的娛樂,存款至少備妥300萬元;想要有優渥的老年生活,建議退休前準備500萬元。其餘金額則靠年金、退休金、撫卹金、保險給付。
因此,退休前一定要清點,退休後可領取哪些福利津貼,讓老年生活維持每個月2萬元左右費用,持有房地產或是子女願意奉養者,退休前的存款準備金可以少一些。
國發會每年都會出示一張圖片,一對夫妻肩上扛著父母4人,更上方還有自己的小孩。薛承泰說,這張圖在台灣社會尚未全面落實,根據調查,現在30歲左右的年輕人,有8成毋需奉養已經60到70歲的父母,甚至與父母同住,也沒有養小孩的經濟負擔,僅兩成需要奉養父母且經濟獨立。
薛承泰說,這張圖也許在未來許多年後才可能出現,甚至不會出現,因為戰後嬰兒潮世代自知可能造成年輕人經濟負擔,多自己承擔老年生活,「養兒防老」在他們身上己不適用。同時,他們還得面對醫療進步,壽命大幅延長,也因為這群人多選擇自行面對老年,「獨老」將成為重要議題;「You’re Alone not Lonely」薛承泰說,退休後即使可能會一個人,但也不要讓自己活得孤單。
•「獨老年代」即將來臨,你我該如何準備一個人的老後?由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出品的紀錄片「日落之前」,帶大家透過鏡頭思索獨老樣貌,預告
推薦文章
-
【Podcast】Ep20.嘉義縣縣長翁章梁全力打造「在嘉安老」 創新失智照護體系引領全國
-
如何照護老寶貝/照顧父執輩 要重視心靈健康
-
2024退休力大調查/突破傳統 與「新家人」一起共老
-
如何照護老寶貝/紙尿褲加輪椅 為父解決外出難題
-
開心退休要有「4包錢」 理財顧問給3建議讓你提早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