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出現口足手症、以為小感冒…3歲童腸病毒亡
衛福部疾管署昨公布腸病毒疫情正式脫離流行期,但上周仍新增四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其中包含一例死亡。
死亡患者為南部三歲男童,一開始只是發燒、流鼻水,家人、同學都無腸病毒病例,以為只是小感冒,不料症狀惡化,住院三天後出現腦炎症狀,才驚覺是感染腸病毒,發病後20天仍不幸喪命。
這是今年第二例因腸病毒死亡的孩童,皆是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不治。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發病初期以發燒、流鼻水等症狀為主,未出現口足手症等腸病毒典型症狀,反而類似感冒,即使多次就醫也難以確診,後續因腹痛、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收治住院。
直到出現意識改變等腦炎症狀,才確診感染腸病毒,陸續出現呼吸困難、心肺衰竭及休克情形,雖經加護病房積極救治仍不幸於11月中旬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林詠青指出,該男童身邊無腸病毒確診個案,研判是遭無症狀感染者傳染。
到底該如何避免孩子遭無症狀感染者傳染,進而造成重症、死亡風險?林詠青建議,腸病毒流行期可每周以10公升的清水加100c.c.含氯漂白水作為消毒水,殺光腸病毒;另我國全年均有感染腸病毒個案,建議家長返家就應換衣服,也可降低感染風險。
其他三例重症個案中,17歲個案與今年六月公布的17歲個案同為今年年紀最大病例。患者與北部13歲個案初期均有發燒、口腔潰瘍症狀,因肢體無力情形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
北部九個月男嬰因發燒、嘔吐、肌抽躍、意識改變等症狀收治住院,經檢驗確診為克沙奇A6型感染併發腦炎。
今年累計已經有6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含兩例死亡,以感染腸病毒71型的49例為多,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7945人次,就診人次連續兩周低於1萬500人次的流行閾值。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全國腸病毒疫情雖脫離流行期,但宜花及雙北地區疫情偏高,提醒師長不可掉以輕心。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還敢偷懶不繫安全帶?急診醫分享驚悚X光片 揭車禍後的慘烈代價
-
柯文哲緊急動泌尿道手術!什麼是水腎?水腎會自己好嗎?
-
兒童是否罹心臟病 留意4大警訊
-
2025癌症論壇/職業軍人七年抗癌,靠化療、標靶治療終於盼到女兒讀大學
-
健保大數據/高血壓患者年增 每天在家量血壓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