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兒時有負面經驗 長大罹心血管疾病高3倍
「親子共讀」能增進親子關係,醫師指出,國外研究發現,兒時如有家暴、被疏忽等負面經驗的孩童,成人後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高出3倍,鼓勵父母透過陪讀創造美好經驗。提醒家有年紀小孩童的父母,陪伴共讀時孩童出現抓書、丟書、吃書等情形,表示孩童喜愛歡書,而非討厭閱讀。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執行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表示,現今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童年的負面經驗會增加成人健康問題風險,包含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肥胖及部分癌症。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一群成人回憶童年具有7至8個負面經驗時,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
建立親子間的美好經驗,陳宥達鼓勵親子共讀,從寶寶出生到3歲進行陪讀,可從每日陪讀幾秒鐘到幾分鐘,觀察孩童的反應。他舉例,6個月到1歲的嬰兒期,寶寶會以手抓、拍、丟書等方式認識書,這並非是討厭書的表現;家長也能將寶寶抱坐在大腿上,進行肌膚接觸增進情感;隨孩童愈大能培養固定的閱讀時間、讓孩童選擇書,甚至由孩童主導閱讀、練習說故事。
衛福部國健署今年起,納入第一線兒科醫師推廣親子共讀,在根據2017年發布的健康不平等報告中,發現隨母親教育程度不同及是否經常念書給3歲的孩童聽,在健康上有顯著落差,如低體重以及經常親子共讀,皆可能與兒童在校表現優異相關。
國健署鼓勵家長,從孕期到寶寶出生後,直到3歲以前,可進行「對話式共讀」刺激寶寶腦部發育,從嬰兒期開始建立親子共讀習慣,並至少持續至幼兒園。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悲傷療癒─AI復活親人】專家:誰能動用數位遺物 仍存灰色地帶
-
46歲三寶媽簡單改變飲食「不節食不戒奶」凍齡外貌常被誤認30多歲
-
感冒後覺得累,當心病毒偷襲心臟!病毒性心肌炎5個預警信號
-
獨處不會縮短壽命、孤立才危險!史丹佛教授曝老人真正需要的朋友數量
-
「上健身房是浪費時間」90歲烘焙女王靠輕運動保持健康 還能主持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