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跑步持續30年會如何?名醫劉偉民:65歲體力還在走上坡
一句「6分鐘護一生」,自1996年起,成功帶動台灣婦女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的風氣,當初和女明星一起推動這項觀念的專家——婦科名醫劉偉民,如今是亞洲執行達文西手術的紀錄保持人,但他自剖並非人生勝利組,還曾是一個被退學的輕狂少年,逆境挫折不斷,能挺過諸多難關的力量,除了不服輸的個性,還得力於一個習慣:天天早起運動。
每天凌晨5點慢跑,體能逆向成長
每天,清晨5點,劉偉民摸黑出門,前往附近的國中操場,跑著一圈又一圈。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多年的習慣了,別人賴床時他清醒,不分四季地勤勞鍛鍊。
碰上寒流來襲,這樣不畏低溫的作息,看起來更像是苦行僧,但他說:「我每天出門的那一剎那,實際上是有點高興,知道自己在進步。」運動習慣也非一朝一夕養成。
30年前,劉偉民在台北榮民總醫院任職,同樣有看不完的門診,卻發現體力大不如前,難不成是未老先衰?這一刺激下,他開始在宿舍周圍跑跑跑,搭配重訓和游泳,日復一日,鐵杵能磨成針,而他將自己磨成了鐵人。
即使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習期間,正逢深冬,波士頓連續4個月下雪,天寒地凍,也擋不住他外出跑步的決心,外國人開車經過,也忍不住搖下車窗,對他比出大拇指。「那是一股光榮的力量,等於是強迫自己,但卻不會覺得很痛苦。」他回憶。
持之以恆跑到現在,體能不只沒有衰退,還有「逆向」的發展。
他深刻體會流汗時的痛快感受,以前跑18圈,現在可跑20圈;剛開始跑28分鐘,現在連跑40分鐘,加上持續練肌力,「當你覺得自己在走上坡的時候,每一天都是很快樂的,運動帶給我太大的樂趣。」
在他的養生菜單裡,跑步前先喝一大杯溫開水,每日攝取水果和蔬菜纖維質,早餐至少有牛奶,2顆蛋和精力湯。
參加國際會議時,他也先選擇有健身房的旅館,坦言自己重視形象,尤其在外國人面前,維持好的體態,等於展現「自律」的一面,他堅定地說:「我覺得把自己變得跟大部分人都不一樣,才可以創造不一樣的東西。」
曾是退學麻煩人物,3度重考進醫學院
如此嚴以律己,卻非一路走在高峰,鮮為人知的是,劉偉民有段輕狂又挫敗的慘綠歲月。
他來自左營的海軍眷村,就讀高雄中學時期,愛玩又不愛念書,考上逢甲大學土木系,卻不到一學期就發現志趣不合,決定要重考,於是,又考進中原大學化學系。
只不過,大學生活仍然渾渾噩噩,一遇到死黨相約,不惜翹課跑到台北跳舞,到了大二,逃不過被退學的命運,只能先去服兵役。
沒想到,軍旅生涯仍風波不斷,他自恃辯論比賽冠軍的機靈反應,無意間頂撞學長,遭到惡整被「關禁閉」,期間痛苦不堪,嘗到失去自由的滋味,反而砥礪自己重新出發的動力。
退伍後,他表達再度重考的意願,父親已不抱期望,淡淡地說:「怎麼不去參加台北市職業訓練班,去修理摩托車或汽車,學一技之長?」他心中百感交集,卻無從反駁,只能死馬當活馬醫地苦讀。
沒想到,這一次考上中山醫學院,跌破眾人眼鏡,底定他往後行醫的志向。
年齡到了掉髮?就留光頭吧!爽快直面所有逆境
劉偉民的身材結實,精神矍鑠,加上招牌光頭,有不少人形容他外表如「十八銅人」。
不過,原本他極力想保住頭髮,各種生髮水和藥劑都嘗試過,卻依然失效,到後來只能戴上帽子,掙扎到某一天,忽然想通了——乾脆把剩下的頭髮全理光,「原本心中以為很大的缺陷,不需要再掩飾,心都亮起來了。」
這也像他面臨逆境的態度,與其自我否定,不如直球對決。
例如,他開始做達文西手術時,病例量一下子暴增,飽受內外夾攻,有小道消息說他「偷雞摸狗」,手術量也只是灌水。
劉偉民並沒有憤慨地為自己反駁,而是把歷年來所有自己主刀的達文西手術,包括當中產生的併發症,例如腸子受損,輸尿管受傷等,寫成一篇SCI論文,投稿到國際期刊發表。
「還沒有看哪家醫院敢寫出來。對抗負評,我把自己做得更好,愈來愈超越別人,那才是真正的反擊。」他充滿鬥志地說。
面對一雙兒子,他則充分顯露出雙魚座的感性,「我有點感情用事,很容易眼眶泛紅。」
他記得一幕分離的畫面。多年前,開車送小兒子到寄宿學校時,周遭環境如同荒山野嶺,分開前,父子倆的擁抱讓他久久難以忘懷。
有一次發現小兒子主動捐出自己的薪水,請孤兒院的小朋友吃飯,又帶他們去買球鞋,也讓他暗自感動在心。
不放棄學習,成為婦科達文西聖手
面對手術,他則是全然的理性,曾有一次,幫自己的母親動手術,事後回想,執刀時和其他患者幾無分別:「完全沒有特別壓力,媽媽完全信任我就好了。」
在他眼中,達文西手術的出現,成功突破過去的侷限,「千萬不要排斥新的嘗試,發現它這麼powerful (強大),我是深愛它的。」
他比喻,如同在戰場上可以拿起衝鋒槍,遠超過步槍發揮的效果,讓手術趨近完美,「如果當初我因為做了很多成功的傳統手術,就排斥新東西,也會被淘汰。」
劉偉民擔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部長至今,每個月有超過百台以上的大手術,累積達文西手術已多達3,200台,創全亞洲紀錄。只是,他忍不住反問:「這麼多案例都是智慧,難道退休後就丟掉了嗎?」
他從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得到靈感,希望結合達文西和人工智慧,加上累積的技能知識,未來能開發出「手術導航」技術,讓更多年輕醫師學習時,可以少走些冤枉路。
劉偉民也喜歡和年輕人交朋友,他說自己因為有自信,才能以「不藏私」的態度來分享,看待人事物也能保有欣賞的眼光。
愛表演、善溝通,婆婆媽媽找他說心事
婦科手術本就複雜,而他擅長「用別人聽懂的方式,去理解很深的學問」,常常在幽默的對話中,不知不覺化解患者及家屬高度不安的情緒。
談起採訪前,才剛幫一位患者成功切除巨大的卵巢腫瘤,對方的妹妹事後看到他,邊道謝時眼淚直流,劉偉民安慰:「別擔心,都好了」,同時細微地察覺:「他們似乎也理解到外科醫師的辛苦。」
他發現自己不容易怯場,「人愈多我講話愈有自信」,加上樂於溝通,不怕自嘲的特質,許多婆婆媽媽總在診間卸下心防,和他分享心事,「我會很調皮地和她們開玩笑,不管來的是名人還是市井小民,態度都一樣重要。」
突破65歲刻板印象,給自己一個方向
多數人到了65歲,已屆退休年齡,得面對從職場退位後的人生,重新培養興趣,或是拿到了敬老卡,開始接受「老」的事實,而對劉偉民來說,他就想打破這些別人認為「你應該……」的慣例。
「年齡只是數字,最重要的是心態,要給自己有活下去,繼續努力的動力。」而他覺得自己很幸運,還能在工作中滿懷熱情地學習,若強迫自己去學畫畫,去旅遊,可能都不如現在的快樂。
他強調:「一定要找到真心喜歡的事,給自己看到一個未來,人沒有方向,就沒意思。」
他透露,在工作的時間外,多半只會在家裡吃飯,「一個人坐在餐廳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看起來太孤單了。」因而,對於劉偉民來說,生活不只是在各種光環之下,還包括和自己好好相處,這又是他的另一項學習了。
原文:每日跑步持續30年會如何?名醫劉偉民:65歲體力還走上坡時,每天都會很快樂
推薦文章
-
2024退休力大調查/「好客廳」藏在社宅裡 歡迎不同世代
-
2024退休力大調查/楊宏裕高中顧兩老 幸好還有外援
-
2024退休力大調查/突破傳統 與「新家人」一起共老
-
如何照護老寶貝/逗中風母開心 使出壓箱絕活
-
含氟牙膏中的氟化物會導致癌症或智商下降嗎?專家們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