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腦中風 明顯改善血流量、微循環等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傳統中醫的針灸療法應用範圍相當廣,中風後遺症即為其中的一種。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許麗娟表示,針灸療法的適應症極廣泛,包括各種痛症、五官、精神、神經、消化、呼吸、皮膚、婦科等疾病皆是用,世界衛生組織(WHO)也認可六十四種針灸適應症,包含腦中風在內。
許麗娟醫師指出,中風在中醫主要認為是由於正氣虛弱、臟腑陰陽偏盛,氣血瘀滯、腦脈痹阻,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語蹇澀等症狀;腦中風的範圍屬西醫的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血管痙攣、面神經麻痺等病。
許麗娟醫師進一步指出,古籍《黃帝內經》針對腦中風就已提出偏枯、偏風、痞痹、喎斜、大厥、薄厥,以及後世真中、類中、非風、內中等內容皆屬之,可見這種疾病在中醫早已有很深入的苗述跟研究,同時也發展出針灸、拔罐、推拿、藥物等方法。
中醫認為,患者臨床表現常為肢體感覺麻木無力、半身不遂、猝然昏仆、口眼喎斜、不醒人事,舌瘖難言、唇緩吐涎、大小便失禁等;起病急遽,症見多端且變化迅速。
針灸是一種具備簡便、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在西醫發展以前,針灸、中藥幾乎是人們抵抗疾病、延年益壽、改善生活品質的唯一途徑。可幫助患者的神志、語言、運動功能的恢復,且越早配合西醫治療,就能使復健期縮短,獨立生活能力增加,平衡力、步行能力、生活品質方面也有一定的進步,明顯優於只接受單純的復健者。
針灸療法是藉由刺激穴位,以便達到改善症狀的目標。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許麗娟表示,針灸原理是依據人體經絡理論,透過針刺手法刺激穴位來調節人體臟腑、氣血的功能,針對病患不同的症狀,針刺相關的穴位,同時也可輔以電針儀的持續刺激,增加針灸療效。
許麗娟醫師指出,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針灸療法可用來治療對腦中風病人的血液流動率、腦電圖、腦部血流量、局部微循環等都有明顯改善作用。針刺方法包括有頭皮針、體針、電針、耳針等,其中以頭皮針、體針、電針等療法在臨床運用上最普遍也最常見,通常是同時運用,療效也有加成效果。
許麗娟醫師進一步指出,頭皮針是以大腦生理解剖作為理論基礎,在頭部取穴時,可區分為感覺區、運動區、足運感區、舞蹈震顫控制區、暈聽區、言語二區、言語三區、胸腔區、運用區、平衡區、視區、胃區、生殖區等。
體針多取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有循經取穴法和辨證取穴法,針刺這些相關的穴位,有助於具醒腦開竅、疏經活絡等作用。
推薦文章
-
別再相信「身體受寒就會生病」婦產科醫揭正確保暖原則和改善怕冷體質
-
進補喝四神湯有用? 中醫曝常見2煮法 效果有限
-
超級食物燕麥吃錯反而不健康!專家曝4種NG燕麥片作法
-
冷氣團來襲低溫恐跌破10度 譚敦慈:保暖身體這3處最重要
-
「14種人」別用麻油驅寒保暖!感冒、月經來入列 中醫師授解上火撇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