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進補 看清標示、注意保存
氣溫轉涼,大家購買中藥材冬令進補前,務必看清產地、標示、保存期限,以免藥材過期、變質,「病」從口入。
台灣氣候潮濕,中藥材如果未存放在乾燥、通風地方,容易變質。
中藥師黃清溪說,像枸杞、當歸,水分含量高,保存方式不當容易發霉,建議放在冰箱冷藏,一旦出現發霉或枸杞籽外露、變油狀況,就已經變質,恐產生黃麴毒素會傷肝,另中藥粉也要存放在密封罐,避免受潮。
衛生局稽查檢驗代理科長甘敏郎說,今年8月起,衛福部公告中藥材包裝皆應標示品名、製造日期、產地、保存方式、並註記「一般藥材」或「毒劇藥材」類別;「毒劇藥材」需標示炮製方式,如未依規定標示,將可依藥事法最高處15萬元。
甘敏郎也強調,桃園從5月起針對轄內中醫醫療機構、中藥販賣業者,抽檢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量、總生菌數等項目,均未發現超標狀況。
▍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推薦文章
-
這些食材發芽了還能吃!花生發芽仍營養,但出現1狀況快丟掉
-
醫師:延緩腎病別信偏方 關鍵3藥更有效
-
6大熱門鐵劑推薦!鐵質不足別輕忽!補鐵給你好氣色好體力
-
吃紅肉易致失智症?加工食品都不能吃?專家破解5個常見迷思
-
堆放錯誤恐受損甚至有危險 6種常見家居用品建議分開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