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食材補脾胃 中醫師2道養胃食譜

聯合新聞網 天下雜誌

【文、圖/摘自天下雜誌出版《整腸健胃:中西醫聯手顧腸胃》,作者張靜慧、謝曉雲】

中醫的脾胃包括脾、胃腸和整個消化系統,負責接收和消化食物,將營養供給全身,因此中醫也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就算天生體質弱,只要脾胃運作順暢,營養吸收好,還是可以很健康,」中醫師羅珮琳解釋。

古有云:「百病皆因脾胃衰而生也。」當脾胃虛弱、氣血生成不足,不僅消化功能低下,還會影響其他臟腑,造成失眠、造血功能不足、月經失調、浮腫,臟器下垂、胃痛脹氣等。

脾胃既然掌管食物的消化吸收,「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健脾胃的第一步,」中醫師莊雅惠強調,三餐應定時定量,飲食均衡,以好消化的食物為主,並少吃過甜、高脂肪、油炸燒烤類及辛辣刺激的食物,減少脾胃負擔。

早上飽、中午好、晚上少

為了讓脾胃運作良好,最好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莊雅惠自己也奉行。她將九成澱粉類集中在早餐吃完,例如炒飯或水餃搭配水果、甜點,補足上午工作所需的熱量;中午則以青菜、肉類、魚為主,澱粉類只有兩三口,晚上則只吃蔬菜和一小片肉類,「下午3點前吃的食物比較能代謝掉,晚上吃太多腸胃來不及消化完,會影響睡眠,」莊雅惠提醒。

她也建議,為避免身體上火或太冷,可將不同屬性的食物搭配食用,相互平衡,例如寒冷的西瓜配上平和的葡萄或溫暖的芭樂,甘涼的水梨和溫熱的荔枝一起吃。而脾胃功能失調,出現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十二指腸潰瘍的人,應以好消化、纖維細軟的食物為主,少吃粗纖維的生菜沙拉。

經常消化不良、肚子脹、胃酸過多的人,也可到中藥行買焦三仙煮成茶飲喝。焦三仙由山楂、神麴、麥芽等三種藥材組合而成,都是入脾胃經,能開胃、減輕胃悶脹痛、助消化、開胃,「食欲不振的小朋友也可以喝,」羅珮琳說。

黃色食物補脾胃

另外,也可以多攝取養脾胃的食物。脾胃屬土,因此養脾胃的食材以黃色居多,味道偏甘平,包括地瓜、南瓜、糙米、小米、玉米、馬鈴薯、花生、黃豆、黃椒、木瓜、金針等。而薏仁、山藥、苻苓、蓮子、芡實、紅棗、牛肉、羊肉、高麗菜等,同樣有益氣補脾胃的效果。

羅珮琳建議,平時可多吃糙米、地瓜當主食,營養完整、纖維豐富還可緩解便秘。脾胃虛弱、容易拉肚子的人,可適量食用溫暖屬性的食材,例如在料理中加點薑,健脾利濕助消化,又不會過度刺激腸胃道,「薑還有溫中暖胃、舒緩腹瀉的效果,」羅珮琳說。以下是莊雅惠和羅珮琳兩位中醫師平日健脾養胃的私房料理,一起做做看。

養陰益胃小米粥(3~4份)

補陰開胃、生津止渴

● 材料

黨參3錢、枸杞1兩、玉竹1兩、桂圓1兩,糙米、小米各半杯

● 做法

① 黨參和玉竹放入滷包袋中,連同糙米、小米加10杯水烹煮。

② 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約1小時,再加入枸杞、桂圓。

③ 以適量紅糖、冰糖或蜂蜜調味即可。


地瓜蓮子湯(3~4份)

顧脾健胃 養心安神 降火氣

● 材料

地瓜400克、乾蓮子30克(或新鮮蓮子60克)、紅棗10顆、冰糖適量

● 做法

① 地瓜去皮切塊,蓮子洗淨,紅棗洗淨去核。

② 將全部食材放入電鍋,加水蓋過食材約2公分,外鍋加3碗水,煮熟後再以適量冰糖調味即可。

▲貼心提醒:新鮮蓮子須去掉蓮心以免變苦。


.書名:整腸健胃:中西醫聯手顧腸胃 .作者:張靜慧、謝曉雲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5/06/08

【書籍簡介】

腸胃是人體的食物研磨機、營養工廠,獲得能量的來源。

不過,每個人多少都有腸胃不適的經驗,有時腹瀉難止、有時脹氣難消;年節、出差、壓力、緊張時,也容易出現惱人的腸胃問題。

本書從強健、保養、治療三面向出發,從認識腸胃開始,提供中西醫雙面向的腸胃養生法則,並介紹常見的腸胃疾病與病徵,提供不同世代族群作為居家必備的寶典。

啟動顧腸保胃的生活,遠離病痛,迎接好「胃」來!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群,旗下共有《天下雜誌》、《康健雜誌》、《Cheers快樂工作

中醫 胃酸 脹氣 腹瀉 腸胃不適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