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診斷患有維他命D缺乏症卻骨頭正常?教授揭維他命D濃度的真相
我在前天(2022-11-28)發表補充維他命 D 對學齡兒童生長和青春期發育,沒有影響,隔天讀者KenSu在回應欄留言:
「之前看到一篇案例報告提到有巴基斯坦的60歲男性體內驗不出維他命D (<4 ng ml) ,但是血液鈣濃度正常,完全沒有骨骼方面的疾病或是嚴重缺乏維他命d時預期的其他疾病,就算服用非常大量的補充劑還是低於檢測極限,後來發現原因是基因問題沒辦法產生維他命d結合蛋白。我覺得從這裡可以推斷檢測體內維他命d濃度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報告的pmid是34589658」< blockquote>這位讀者提供的論文是2021-6-5發表的Very Low Vitamin D in a Patient With a Novel Pathogenic Variant in the GC Gene That Encodes Vitamin D-Binding Protein(一個非常低維他命 D的病患帶有一個維他命 D 結合蛋白基因GC的新型致病性變異體)。
該患者是一名 60 歲的巴基斯坦男子,長期檢測不到維他命 D( 或非常低)。他是在 55 歲時首次被轉診至內分泌科,有超過 10 年的維他命 D 缺乏症病史。外部的記錄顯示他曾每週服用 50 000 單位的維他命 D,但他的 25(OH) D 仍然是檢測不到或非常低。據說他也曾服用骨化三醇(也就是所謂的活性維他命 D,是處方藥),但因為出現高鈣血症而停止。他是在發生車禍後開始罹患慢性疲勞和腰痛,但X-光檢查顯示他的腰椎、骨盆、和股骨都正常。風濕病學檢查也沒發現有炎症、腫脹或關節壓痛的跡象。也就是說,儘管他被診斷為患有嚴重維他命D缺乏症,但他卻沒有罹患理論上維他命 D 缺乏症應當會導致的骨骼或關節疾病。
由於血液中的25(OH) D大多是與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維他命 D 結合蛋白,縮寫成DBP)形成結合體,因此醫生決定測量這位病患的DBP,而結果顯示這位病患的DBP水平是極低(僅有11mcg/ml,正常範圍是104到477)。接下來的基因序列檢測發現這位病患的GC基因(也就是表達DBP的基因)是帶有一個致病性的變異。
這篇論文在結尾說:「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游離激素假說』。 在沒有循環 DBP 的情況下,25(OH)D 和 1,25(OH)D 都檢測不到或極低,但患者保持正常的鈣穩態。我們同意那些認為游離維他命 D 才是維他命 D 充足性更合適的生物標誌物的觀點……」
根據「游離激素假說」(Free Hormone Hypothesis),與蛋白質結合的激素是無活性的,而未結合的激素則是可以自由發揮生物活性。但是,很不幸的是,目前的維他命 D血液檢測所檢測到的是與蛋白質結合的維他命 D。也就是說,所謂的維他命D缺乏或充足,是沒有生理意義的。
有關維他命 D血檢的缺陷,我在2018-3-13發表的啥是「維他命D正常值」就有引用兩篇論文說:「這方面的研究充滿了互相矛盾的結果。到底什麼是最佳維他命D濃度,還沒有達成共識。……目前的維他命D測量方法仍有很高的變異性,而這可能會導致不正確的維他命D缺乏之診斷。」
我又在2019-11-11發表維他命D:什麼是“正確”水平?,引用馬薩諸塞州綜合醫院骨密度中心副主任Joel Finkelstein博士說:「我們目前正在過度篩查維他命D缺乏症,並且過度治療通過飲食和日曬攝入足夠維他命D的人。維他命D被大規模宣傳。我們並不需要檢查大多數健康人的維他命D水平。」
我又在2019-12-26發表維他命D悖論,引用兩篇論文說:「非洲裔美國人血清維他命D的濃度大約只有白種美國人的一半,但是骨折發生率卻也只是白種美國人的一半。……根據這樣的結果,研究人員建議不應該篩檢總維他命D濃度。」
我又在2021-4-15發表仍然找不到足夠的證據來支持維他命D篩檢,指出美國預防服務工作隊(USPSTF)在2014年就表示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評估篩檢維他命D缺乏的利弊,而USPSTF在2021年的評估還是找不到足夠的證據可以評估篩檢維他命的利弊。
我又在2022-7-28發表決定性判決:停止服用維他命 D 補充劑,引用一篇美國醫學會的編輯評論說:「維他命 D 對骨折沒有影響這一事實應該可以打消任何關於單獨使用維他命 D 來預防骨折的觀念。這些發現,加上以前的VITAL 臨床試驗,以及其他幾項臨床試驗,都顯示應該停止篩查 25-羥基維他命 D 水平或推薦維他命 D 補充劑。人們應停止服用維他命 D 補充劑來預防嚴重疾病或延長壽命。」
所以,讀者KenSu所說的「我覺得從這裡可以推斷檢測體內維他命D濃度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是與科學證據吻合。
原文:血檢測不到維他命D,骨頭卻正常
推薦文章
30歲舉步維艱 原來與巨星一樣罹罕病
台灣骨鬆骨折發生率亞洲第一 骨科醫師籲提前檢查盡早治療存骨本
妻子患水腦症竟遭殺害 醫揭3大症狀:長者有無「磁鐵步」是關鍵
早餐吃地瓜不是好選擇?日專家推一款「超商飯糰」最能啟動生理時鐘又助眠
潘懷宗/追逐「長生不老」 真的可行嗎?不如認真履行養生6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