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健康長跑,跑著跑著竟跑回青春!罹癌教授領悟:運動不能是加班,身心才能同時獲得釋放

VidaOrange生活報橘 文/戴相文

曾經擔任台大管理學院院長、現為台大創創中心主任的郭瑞祥,從 2011 年人生中第一場馬拉松開始,到今年 2021 年 1 月 1 號剛完成了他的人生中第 100 場馬拉松!

現在看起來總是神采奕奕的郭瑞祥教授,其實曾在中年經歷罹癌、喪妻等人生重大轉折。「我們都是失去了健康,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性。我們都是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才知道我們最珍惜的是什麼⋯⋯。 我感謝上帝,在我四十歲時給我小小警告。甚至我會說,這四公分的腫瘤,其實是一件禮物。我學會要懂得煞車,不要衝過頭,不要忽略最重要的家人,不要不重視自己的健康。」郭瑞祥教授在《勇敢做唯一的自己: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管理學》書中寫到這段令人深感共鳴。

而在郭瑞祥去年出的新書《人生第二曲線: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創新學》也提到,「我喜歡長跑。一開始練跑,是為了健康,後來也發現,跟一群好友練跑,竟可以跑著跑著,跑回青春。」

《VidaOrange 生活報橘》特別專訪郭瑞祥教授,聽他一針見血地聊到許多有關「運動人生」與「工作人生」的精闢分析,分享給可能一樣常常太勉強自己的你,一起在人生中「好好配速」。

《VidaOrange 生活報橘》策略長沈貝怡(以下簡稱沈):我們很常設定了一個運動目標後,一不小心就太勉強自己?

台大教授郭瑞祥(以下簡稱郭): 你就是要把「運動」當作是一個專案,既然他是一個案子,是需要時間的,你就必須要放掉一些其他的活動,運動不能成為附帶性的餘興節目,你讓自己工作搞到晚上七點鐘已經累到講不出話來,這時候你再去運動,那遲早你就垮掉了。

假如說你計畫今晚七點要運動,工作到六點就要開始休息;如果是早上運動也是一樣,你前一天就是要早睡啊!所以如果你自己覺得很累的時候,其實基本上是建議不要運動,那是一種 Educational Process,你會慢慢自己去控制調整時間作息來配合運動,那個運動才是健康的運動。

所以運動不能是你原本生活都不變,而多加上去的,它一定要花掉你的時間,你不能把它當成是另外一個工作項目,不能像是加班。

沈:這代表必須要把工作的一些標準降低?

郭: 不能說是降低工作的標準。其實我們工作上有兩個方式不要降低標準,比較重要的第一個是「你會開始選擇重要的工作」,有一些很不重要的其實就放掉。

第二個就是「你動作要快」,你的工作效率反而要增加,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是一樣的,你憑什麼可以在專業上跟別人一樣,然後你還有時間運動? 所以我常常會覺得能夠運動的人都不會是弱者,很多 professional people 他可以把事情做好,還可以運動,代表那種高度的「自律」。

沈:曾聽老師聊到「痛苦學」,老師可以多談一些嗎?

郭:「運動」跟「工作」有一些是一樣的,所謂的「痛苦學」也可以講成「挑戰學」,也就是說,它的本質不是「痛苦」,它的本質是「挑戰一些過去你覺得你不一定可以承擔,但是你又有一點小小慾望想要去挑戰,所以在自己跟旁人的鼓勵下,你去做一些過去不敢嘗試,你覺得有困難的事」。

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是挑戰,本身可能是「心智上」的困難,或者是「體力上」的困難,但是因為你的決心,你知道如果不去做你會遺憾,所以你去嘗試。在這過程中,你當然經歷了一個過去在舒適區內沒有感受過的所謂的「辛苦」,可是因為這件事情你認為是有意義的,最後你完成了,這個痛苦、這個挑戰,對你來說就是一個釋放,你突然覺得你有一種成就感,所以你就會津津樂道,在那個痛苦當中,你是怎麼走過。

「運動」是一種釋放的方式

我覺得人的本質,尤其是專業的人士,他其實在工作上本來就有這種接受挑戰的天性,但是人不能天天都在工作上去承受單一個方面的挑戰,所以他有的時候會轉化,在體能運動方面,他也做類似的事。 但是這跟工作還是略有不同的,這是一種身體上的挑戰,身體上的挑戰跟心智上的挑戰不太一樣,身體的鍛鍊,身心其實是互相影響的,你在那個痛苦當中, 你慢慢強化自己的肌肉,克服自己的痛苦,然後到最後,你能夠休息,能夠泡湯、能夠跟別人暢談剛剛的過程,所以你的身體在痛苦,結果你的心智是釋放的,那這就是一種「讓人放鬆的方式」。

所以我們在工作上很辛苦的時候,其實「運動」是一種釋放的方式。 你必須不同的運動方式都有,第一個,你有「個人的運動」,那種釋放可能是你在為一個目標強化肌肉,你會有一些初步的成就感。 第二個是「跟別人一起運動」,跟別人一起流汗,那是一種團隊的參與感,那個感覺就更好。

偶爾,你需要一個三個月、半年「跟一群人的運動」,可能是去參與一個有儀式感的活動,可能是台北馬拉松,或是一個單車環島,那代表的是更多的體驗。我們人就是需要這種不同程度的運動才會有趣啦,因為我們不是職業選手嘛(笑)。

《VidaOrange 生活報橘》主編戴相文:我幾年前也去挑戰過台北富邦馬拉松的半馬,我當時不太懂「配速」,一開始跟著前面的人衝,最後幾公里跑得很辛苦,後來雖然勉強自己跑完全程,腳也受傷了好幾天,所以想請跑馬經驗豐富的老師特別分享一下有關「配速」這件事。

郭: 這裡其實有兩個概念,一個是「配速」,一個是「方向」。「方向」比「速度」重要,「方向」的意思其實比較像是「目標」,就是說「你究竟在追求什麼?」或者「這場比賽對你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就是你「一定要在這場比賽盡全力」,還是「這場比賽只是一個愉悅的跑步」?

我們有的時候會分不清楚目標,所以我們就亂衝。快跟慢之間,其實是要你慢慢去體會的一個藝術性,有些是要快,有些是要慢。 比賽富邦馬的時候,你跟著前面的人衝為什麼會出現問題?那是人家的速度,又不是你的速度,你如果不知道自己平常經由訓練目前的能力在哪裡,你跟著人家的速度,可是你的能力跟不上,那你當然就爆掉了。

所以又回到了, 平常你就要知道你的能力在哪裡,平常要做一些不同的速度訓練,讓你自己能夠知道自己的能力速度是在哪裡 ,所以在還沒比賽前,你都已經要設定好,今天的目標速度是多少。在工作時也是一樣,時間永遠不夠,所以你要去分重要跟不重要,或有些事情交給別人做,有些事情自己做,否則就爆掉了、累垮了。

很多人在工作上有盲點,在跑步時更有盲點,工作上主要的盲點應該是「貪求過多」,就是目標設得太高,但是積極向上的人,本來就會目標設得比較高。

方向是目標,速度是方法。決定何時快,何時慢,這種快慢之間是一種方向目標設定。如果決定要快,就要有方法,要有執行力,要培養專業能力。

所以跑步比你想像中的科學,不是亂跑的。

※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人生第 100 場馬拉松完賽】專訪台大教授郭瑞祥:「運動不能是加班,身心才能同時獲得釋放。」

VidaOrange生活報橘

Vida 來自於西班牙文的「生活」,「Viva la Vida」就是「

運動 馬拉松 跑步 體能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