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減重 全穀類宜取代澱粉食物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常有民眾認為不吃五穀雜糧有助減重,或麵包、饅頭可以取代全穀類食品。營養師林詠霈表示,民眾反而應該考慮以全穀類代替精緻澱粉類食物,以攝取更均衡的營養素;攝取太多精緻澱粉類、油脂及過量蛋白質反而不利降低血脂,慢性病風險易提高。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林詠霈表示,隨著醫療科技進步,人類壽命延長,飲食走向精緻的現代,伴隨而來是慢性病病患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指出,國人維生素B1、B2攝食不足,飲食型態明顯顯示蔬果類、全穀類、奶類攝取不足,而且空熱量食物、總脂肪攝取增加、肉魚豆蛋類攝取過量等問題。
她表示,研究指出,攝取富含鉀、鎂、鈣、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有助於血壓控制,另外,膳食纖維也有利於血糖穩定、調整血脂肪及促進腸道健康,進而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而全穀類則含有這些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質,更含有對人體有益的植化素。
林詠霈表示,一般糙米含膳食纖維約為白米10倍,維生素B1約為白米4、5倍。建議三餐以全穀為主食,至少應有三分之一為糙米、胚芽米或雜糧等,而美國農業部更建議主食類有一半來源要來自於全穀類。
營養師指出,全穀類是指未加工精製的穀物。一般白米是稻米去除外殼、麩皮、胚芽後,只剩下胚乳部分,加工過程若保存麩皮、胚芽及胚乳,就稱為全穀類,如:糙米、紫米、大麥。麩皮含有豐富纖維質、維生素B群、礦物質及植化素。胚芽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及E、鐵、鎂、銅、鋅礦物質。胚乳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蛋白質外,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建議民眾,平時可以多選擇全穀類及其製品代替精緻澱粉類。
推薦文章
-
只有肥胖的人才會得糖尿病?年紀大了血糖比較高是正常的?
-
穩定血糖怎麼吃?6類食物幫你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又有飽足感
-
一半洗腎患者是糖友 醫師教你從改變飲食開始防糖尿病腎病變
-
肥胖、不運動是最大原因 長期胰島素阻抗當心會惡化成糖尿病
-
身體一部位的大小可以預測死亡率?愈粗恐愈短命、易罹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