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趁熱吃」? 壞習慣恐罹癌
前陣子有美國學者指罹癌與否有一部分要看運氣,但不好的生活習慣仍占關鍵角色。專家指出,罹癌的因子眾多,但民眾普遍抱著「鴕鳥心態」,對於不良的生活作息,並不會急著改正,甚至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像是經常「吃太燙」,就要小心。
振興醫院健康管理科主任劉銀冰指出,民眾常吃過燙食物而不自知;人的體表溫度約攝氏卅七度,但熱食動輒逾五十度,若沒放涼就呼嚕下肚,口腔和食道黏膜就容易受傷,尤其近年來各式火鍋店林立,在冬季更是嗑鍋和熱飲的旺季。
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鴻源解釋,不少長者喝湯要「趁熱」,食道反覆受損、變薄,可能增加細胞變性、罹癌的機會。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李宜家則說,習慣吃太燙的習慣該改,但「菸檳酒」不離者,細胞變性機率更高,更該改。
劉銀冰建議,從火鍋中取出熱食,要小心燙口,最好先放到碗盤等溫涼再吃,湯也不要舀起就喝。買飲品要盡量避免將熱飲裝在塑膠封膜的容器,建議點溫的,以免連同塑化劑也喝下肚。
推薦文章
-
世界肝炎日/楊培銘:即使B肝治療達標、停藥,仍不可輕忽肝癌風險
-
世界肝炎日/B肝功能性治癒後 未持續追蹤…健康帶原5年長出15公分腫瘤
-
打果汁放入冰塊也可能產生 專家教你5招減少吃入塑膠微粒風險
-
台大開減肥班30年首曝秘笈 紅藍綠三色蔬果各有不同效果
-
「每日小斷食」讓腸道更年輕!專家提三大生活核心 幫助抗老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