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抗生素一定要按時服用完畢,症狀好了不能停藥嗎?
「抗生素」是用來對抗細菌生長、消滅細菌的藥物。當身體被細菌感染,造成肺炎、扁桃腺炎、骨髓炎、敗血症、腦膜炎、腎臟炎,或眼睛細菌性結膜炎、皮膚有傷口、中耳炎時,醫師可能就會開立抗生素給病人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都建議,病人應該確實依醫囑服用抗生素,不可以為症狀改善就自行停藥,療程未結束,表示細菌可能尚未被完全消滅,能夠存活下來的細菌可能有突變或產生抗藥性,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逐漸失效。想想,若是每一種細菌都突變成無敵鐵金剛,可以抵抗任何的抗生素攻擊,那感染的病症就真的無藥可醫了。
抗生素的劑型很多種,有局部使用的藥膏、眼藥水等,也有全身性作用的如針劑和口服藥,醫師會針對不同的細菌種類及受感染部位使用不同劑型的抗生素。每種抗生素根據感染的嚴重度和感染部位,訂有建議的治療劑量和療程,甚至還會依照病人的肝、腎功能、體重做調整。
要能完全殺死致病的細菌,身體裡的抗生素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量及完整的治療時間。因此,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千萬不要因為覺得症狀改善了就自行停藥,請依照醫囑確實並規律的使用,完成整個抗生素治療流程,才能防止細菌突變或抗藥性產生的情況發生。
(主編/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審訂/三軍總醫院臨床藥學部 本文作者/藥師 郭小懷 文章出處/本文摘錄自紅葉文化出版《與藥師做朋友--讓藥師告訴你如何安全用藥》)
推薦文章
-
早期肺癌診治系列/減少早期術後復發率,輔助治療成關鍵
-
早期攝護腺癌切除後十年存活率八到九成 長期採地中海飲食能降低發生率
-
健保大數據/攝護腺癌發生率近5年上升49% 及早篩檢才能降低死亡率
-
為什麼要做肺癌基因檢測?低碳飲食可以餓死癌細胞嗎?
-
腹痛、腹瀉雖常見卻不知哪裡出問題?醫揭5種胃痛原因和緩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