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醫奉獎/花蓮一待12年走不了!簡守信刀鋒帶情,一雙整形妙手為病患回春
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因為愛看電視上的醫學連續劇,走上行醫這條路,不僅本業成就燦爛,還因為主持電視醫學節目而獲得金鐘獎,開啟反差極大的斜槓人生。
看醫療劇 開始嚮往杏林
小時候的簡守信,著迷電視台播出的美國醫療肥皂劇「杏林春暖」,開始嚮往杏林。念台大醫學系時,又喜歡上了美國影集「實習醫生」。「裡面的整形外科醫師太帥氣了」,近50年後回想,簡守信依然眼睛發亮:「手術成效立竿見影,跟我的個性一樣。」
簡守信家族裡有一位叔叔是整形外科醫師,因此他也選擇整形外科為專科。在完成整形外科訓練升任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後,簡守信參加中沙團前往沙烏地阿拉伯義診,返回台灣去花蓮慈濟醫院支援,成為當時東部僅有的整形外科醫師。
35年前的花蓮、台東醫療條件很差,綿延百公里的花東海岸,舉凡需要顯微手術做肢體重建的、唇顎裂的、車禍外傷的,吃檳榔得口腔癌臉上破一個大洞的,全都依賴簡守信的一雙整形妙手回春。他知道自己離不開了,支援任務結束,30歲出頭的他自願留在花蓮,一待12年。
換位替病人想 刀鋒帶情
整形外科常要面臨最衝擊的畫面,簡守信認為,醫者仁心,要能換位替病人多想一點,讓刀鋒常帶感情。因此,他的病人,傷口外觀少有疤痕;為公安傷者截去雙臂時多留一公分,保留肩膀關節,好在日後裝義肢謀生計;車禍中骨盆腔輾碎的少女,他竭力維持她雙腿血液通暢,好保住雙腿,走她還很長的人生路。
從花蓮慈濟到嘉義大林慈濟再到台中慈濟,簡守信這40年即使多半是在院長、副院長的位置上,他最在意的仍是病人的需求和醫療的品質。他總說:「醫療是一項人文關懷的工作,不應該只以數字、商業角度來衡量成果;醫療是獻身的志業,不是單純的行業。」
災難現場 領悟感恩惜福
他身體力行,帶頭下鄉義診、街頭彎腰募款;也隨著慈濟全球賑災,領著醫療隊伍奔赴從九二一大地震到莫拉克風災以及海外的災難現場,幾乎無役不與。他不以為苦,反倒認為這一切經歷教會他感恩、惜福。
簡守信相信「每個患者都有無限的可能」,這個信念在口足藝術創作家江永旭身上有相當戲劇化的展現。江永旭脊髓損傷,慈濟志工知道他的時候,他30多歲,已臥床12年,以同一個姿勢凝視著天花板,意志消沉。
助口足藝術家 擺脫病榻
簡守信堅持親自去江家檢視病人,評估江永旭還年輕、復健改善的機會高。經過努力,江永旭擺脫病榻,學習自力更生,終於成為口足藝術創作家,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未來。
在一次訪談中,江永旭感性地說,簡守信到他家裡看診,他不知道簡的身分,「從枕頭上看得見他用毛巾、肥皂親手清洗我潰爛得體無完膚的兩隻腳,為我擦拭藥膏,我眼眶紅了。我已經放棄我自己,但一位醫師竟然這樣對我,讓我重新燃起希望。」
斜槓主持人 獲得金鐘獎
逾40年用「心」看診,深入病「人」甚至病「家」,簡守信積累滿腹真實故事。他想做「說書人」:「我不是說醫療教科書,我是闡述醫療故事的書。」2001年,簡守信開始公開說書,主持「大愛醫生館」衛教節目在大愛電視台播出,以淺顯易懂方式,透過媒體傳遞健康觀念,到現在已製播超過六千集,並於2014年獲得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簡守信建議年輕輩醫護人員下鄉,唯有親身走過才能理解病人的苦、了解社會基層的需求。如同年近古稀的他回顧當年:「如果我一直留在台北,沒走入城鄉生活,就無法將醫療帶入人心,我絕對會後悔。」
簡守信已有四個孫子,笑說自己是要接小寶貝下課、餵飯、洗澡的院長阿公,也是仍忙碌著開刀、看門診、做行政的有理想、有抱負慈祥阿公院長。推己及人,他對於超高齡社會將來臨,主張「不要單一著重長照,應該引導高年齡族群出來工作」,讓原本「消失的生產力」,變成「多出來的生產力」。
「人類是群居動物,愈是幫忙別人,就愈是幫助自己。」簡守信幽默說道,不是退休了就躺在沙灘曬太陽,「會曬傷的。」
特殊貢獻獎簡守信
年齡:69歲
出生地:台北市
學歷:台灣大學醫學系
現職:台中慈濟醫院院長
經歷:
●大林慈濟醫院院長
●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
主要事蹟:
●主持「大愛醫生館」獲選廣電基金第3季優良電視節目
●醫師公會聯合會「醫療典範獎」
●第49屆電視金鐘獎「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第二屆台中市低碳城市傑出貢獻獎
●第一屆個人「國際健康促進優良貢獻獎」
【看更多得獎者故事】
(責任編輯葉姿岑)
推薦文章
-
罕病權促會/陳柏同:照顧罕病是基本的人權
-
如何照護老寶貝/身障重鑑定 跑兩趟磨人
-
【Podcast】Ep20.嘉義縣縣長翁章梁全力打造「在嘉安老」 創新失智照護體系引領全國
-
如何照護老寶貝/照顧父執輩 要重視心靈健康
-
2024退休力大調查/突破傳統 與「新家人」一起共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