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平台/下一波醫療革新—民眾參與醫學教育
日前拜讀蔡淑麗女士的文章「我們都可以為醫學教育盡一份心力」,深受感動。好的醫學教育,乃至醫師養成,需要眾多人力的投入,其結果直接且深遠地影響了就醫民眾的福祉。筆者想藉此延伸討論:根據歐美國家的經驗與相關研究,除了扮演模擬臨床情境的標準化病人外,未來民眾可能參與醫學教育的各種革新模式,以及醫學院推動這些革新可能帶來的好處。
近二十年來,醫師與病人從上對下的權威結構,逐漸轉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提供模式,隨著醫療資訊的普及與民眾知識水準的提升,醫師未來將會成為與病人更接近夥伴的關係。這種醫病關係的轉換,同時意謂了醫療行為的轉型。病人有了更多的主控權,尤其是在醫療體系內經驗豐富的病人,可以更清楚表達對醫師提供醫療服務的期待,也對醫師養成有更多貢獻的機會。
醫學教育中可行的民眾參與,主要包括五大項目:醫學生遴選、教學、評量回饋、課程發展、品質監督。首先,民眾參與醫學生的遴選是個相對新的議題,目前比較合適的做法是讓有相關專業的民眾,比如有專職面試經驗者,針對面試過程中,學生的溝通互動技巧做出一些意見回饋,提供給考官們做參考。若醫學院要邀請民眾擔任考官,實際參與學生評分與遴選,則需要特別針對這些民眾做篩選、訓練,在面試過程時也要給予他們必要的協助,確保他們能基於病人觀點,給出一致性高的意見。此外這些民眾可以事前參與醫學生面試的題目設計,或在面試完成後,針對遴選過程提出改進建議。
接著是民眾參與醫學生教學的部分,許多有長期就醫經驗的病人,對自身疾病與自我照護細節的瞭解度與掌握度,可能比一般非該疾病專科的醫師還來得高。當然,這些病人需要經過一定的準備與訓練,成為所謂的「專家病人」。這些專家病人有能力參與醫學生甚至資淺住院醫師的教學,包括課堂上進行個人經驗的簡報、到相關疾病的研討會做分享、小組活動中呈現個人疾病表現或自我照護技能,甚至能對學生進行特定疾病或議題的單獨指導。病人參與這幾類活動的貢獻可想而知,而學生受益最多、值得把病人納入在教學的課題有:以社區為基礎的就醫經驗、對健康全面性的理解、溝通技能、精神健康評估、身體檢查技能、診斷技能、孩童發展缺陷評估、失智症/愛滋病/心臟疾病/癌症/慢性病的診療照護,以至於病人安全等議題。
民眾要參與醫學生的評量回饋,依舊是需要事先進行訓練,否則提供的回饋可能會適得其反。任何跟醫學生因為教學活動而有互動的民眾,包括病人本身或照護者,都可以針對醫學生給出一些有建設性的回饋。這些回饋建議是當成非正式的回饋,由負責訓練醫學生的老師引導,讓民眾以支持學生為目的,針對醫病互動給即時評價。這些民眾的回饋是非常寶貴的,學生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也可能成為他們將來行醫時謹記在心的一段話。再來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民眾擔任標準化病人為醫學生進行臨床模擬考試,也是一個能與學生互動、給予評量的珍貴機會。至於民眾在訓練場所能直接給予醫學生的評分量表,像是見習問診時的病人滿意度調查,雖然常被應用,但因為互動時間跟情境會有很大的變異性,並不適合做為學生直接的評分依據。
課程發展一直是民眾較難參與到的部分,主因是醫學內容通常艱澀難懂,但醫學院仍然有機會從病人身上得到寶貴的建議。舉例來說,比如精神健康或糖尿病照護等課程,我們可以邀請病人進行焦點團體訪談,針對這些課程的教學計畫或評量學生的規劃上做意見回饋。我們可以請民眾根據自身經驗,評論該課程不同項目比重應該如何微調,或是考試該強調那些必要項目等,而不需要討論到細瑣的醫學知識。這些焦點團體訪談,若能廣泛應用,讓民眾針對醫學院的各類課程做討論,甚至能作為未來醫學院進行課程改革的參考。
最後一項是民眾參與品質監督的流程,這部分在醫院通常有相當的基礎。醫院時常會收集民眾意見,如對病人做問卷調查,但在醫學院相對闕如。即便民眾有機會參與部分教學活動,對師資與活動本身通常無從給予評價。醫學院針對教學活動的檢討與品質控管,有著大大小小的委員會,但這些會議通常也沒有民眾參與的空間。或許我們可以思考延攬病友團體的代表或民眾就醫權益的倡議者,前來參與相關會議或安排他們進行教學活動的訪查,讓整體醫學教育的品管導向跟民眾期待比較一致,最終目標是培養出符合社會期待的醫師。
即便時至今日,民眾參與醫學教育已是國際上的共識,在歐美有不少醫學院開始試辦前述的計畫,但嚴格說起來,多數計畫仍在萌芽階段。現有的證據顯示病人參與的教學活動,短期內就能帶給學生跟參與民眾正面的成效,但目前尚無中長期甚至對醫療體系之影響的相關研究結果。這揭示了我們需要投入更多試辦計畫,才能更深刻了解民眾參與的各種好處。台灣在這個課題上仍有著許多發展的空間,值得各大醫學院跟民眾端共同努力!
(本文轉載自民報醫病平台)
推薦文章
-
延緩老化、降血壓血脂…天天喝茶好處多 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
-
記憶衰退是正常老化或失智?醫教你如何分辨及何者可能恢復
-
不吃主食、專挑無蔗糖成份血糖還是失控?營養師破除控糖5大錯誤觀念
-
良好的腸道有助健康老化 專家授5個應優先考慮的日常生活習慣
-
咖哩是抗發炎好物、辣椒可緩喉嚨痛?感冒適合及不適合吃的食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