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醣」竟讓大腸劣化?2種飲食習慣可能導致腸胃生病
大腸劣化的可能是因為飲食習慣改變引起,促進腸內好菌生成的膳食纖維和碳水化合物,因飲食習慣逐漸歐美化而攝取量慢慢減少。另外,最近減肥而大紅的限醣飲食其實也可能會導致腸胃變差...
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台灣罹癌人數不斷攀升,其中大腸癌的人數最多,平均每37分鐘就有一人得到大腸癌,發生率位居世界第一!帝京平成大學營養學科教授松井輝明表示,日本罹患大腸癌人數也是年年增加,位居男性罹癌原因第3名,落在肺癌及胃癌後,且位居女性罹癌原因第1名,50年竟增加了6倍之多。
而大腸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腸內環境不健康,大腸生病就會影響全身的健康,因此保護腸道非常重要!越來越常聽到有人在說「腸活」或是「腸道菌群」這些詞,表示現代人也越來越重視腸道的重要性。
大腸狀況差,就會讓大腸桿菌O157等等不好的細菌、毒素通過腸道黏膜,進入血液,並擴散至全身上下。而年紀增長、自然環境變化、花粉症等過敏反應、憂鬱症、流感等免疫力差,或身體虛寒也都會導致腸道健康變差,造成肥胖、肌膚乾燥、皺紋等等影響。
現代人飲食生活習慣改變,誘導腸內益菌生成的膳食纖維和醣類(兩者皆是碳水化合物),因為近年飲食習慣逐漸歐美化(攝取動物性、高油脂食物多)導致腸內壞菌增加。而且最近也流行不吃碳水化合物的「限醣飲食(過度的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使體內膳食纖維不足,也會導致腸內健康劣化。
松井輝明表示,腸內細菌會將我們吃進的食物當作其營養來源,而當我們限制了某種食物、營養攝取,或是攝取過剩,就會讓要給予腸內菌群的食物過多或是不足。
松井輝明表示,比菲德氏菌會將膳食纖維作為誘餌在腸內發酵,生成短鏈脂肪酸。而保護腸道很重要的短鏈脂肪酸,具有調節部分免疫細胞的功能,藉此調控發炎反應、抑制腸內壞菌增生的功效,也有防止脂肪堆積、燃燒脂肪、減肥的效果。
許多人認為對大腸好的菌是乳酸菌,但其實真正能在腸內活躍運動的是比菲德氏菌,而這2種菌又是完全不同的菌種。而且原本腸道就有比菲德氏菌的存在,但是因為年齡增長、不良的飲食習慣、極端的減重習慣也會導致此菌減少,使短鏈脂肪酸無法生成,讓腸道健康惡化、壞菌增加,最後各種身體不適就出現了。
養腸就從飲食開始,2周內攝取同一類益生菌
要保護腸道,就需要先從平常的飲食下手,先多多攝取腸內益菌來補菌(益生菌,抑制腸內壞菌),刺激腸道內對宿主有益的微生物生長或增加其活性,進而改善健康的膳食纖維・寡糖(益生元),兩者結合則成為共生質(synbiotics),效果更加乘。
2周內每天攝取同樣的菌種,如含比菲德氏菌的優格、營養補給品等等。需要達到整腸效果需要約2周的時間,因此在此期間內盡量攝取同一類菌種、品牌。
資料來源:糖質制限で大腸が劣化!?知らないと危ない大腸との付き合い方短鎖脂肪酸に注目!不足すると腸内環境が悪化
推薦文章
-
29歲男罹大腸癌晚期 他坦言只能怪自己飲食習慣「狂吃一家健康速食店」
-
65歲要能做10下!以伏地挺身當健康指標準確嗎?專家說話了
-
為了在中年保持健康 專家建議50歲後應該多攝取的5種常見食物
-
阻肌肉流失、維持大腦認知…中年的你每周必吃5種高營養食物
-
女子胸悶以為胃食道逆流 內視鏡一照驚見「食道長滿白斑」醫曝黴菌生長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