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便秘痔瘡 讓她頭暈貧血
35歲的蘇小姐因工作忙碌,飲食不正常,有便秘困擾,某天彎腰忽然頭暈目眩,幾乎站不穩,趕緊去急診,發現是痔瘡造成長期慢性失血,有嚴重貧血現象,轉診到大腸直腸外科做手術切除痔瘡,住院1天即出院,恢復良好。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蕭光宏指出,痔瘡組織是肛門內正常的襯墊組織,當襯墊組織異常增生,就形成所謂的痔瘡。痔瘡是肛門很常見的疾病,雖然不是嚴重的疾病,卻對生活造成困擾,腫脹、疼痛、流血,是痔瘡常見症狀。
蕭光宏說,痔瘡的治療方式依病情嚴重程度而不同,一般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可以先改善生活習慣,包括高纖維飲食、多喝水,來改善排便狀況;急性腫大疼痛時,可以溫水坐浴來降低肛門壓力、紓緩症狀;或使用藥膏、塞劑及口服消炎止痛藥,減輕肛門不適。
但當內痔變成大出血或脫出,且藥物治療無效時,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則建議採取手術治療。
蕭光宏表示,慢性便秘、長期腹瀉,或是因腹壓增大,例如過度用力解便或懷孕,都是造成痔瘡的可能原因,而不正確的排便習慣,更是痔瘡關鍵成因。
蕭光宏建議,如廁時只要前一段糞便排出來就算完成,不需為了排更乾淨而過度用力或是上廁所時間過久,更應該專心如廁,避免閱讀書報或是滑手機。他表示,痔瘡患者應多攝取膳食纖維,並多喝開水來預防。
推薦文章
-
94歲醫生「十年未生過病」每天必吃一食物 靠它防感冒、增強抵抗力
-
「這3種水果」纖維含量驚人,芭樂上榜!解便秘、控血糖、降膽固醇必吃
-
水瓶一天不洗會滋生多少細菌?如何正確清潔水瓶?1狀況應直接換新
-
想大便大不出來?專家建議晚間「1活動」有助隔天排便
-
水果並不是都健康!牛津博士列可能傷身3種水果 第一名含糖量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