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嚴重程度分4級 醫師:不是所有痔瘡都需要開刀

聯合晚報 簡浩正
痔瘡視嚴重情形而手術,若症狀較為輕微,可以口服藥、塞劑軟膏等來消炎止痛治療。

45歲的小傑,是一名管理階層主管,除晚上需應酬外,假日也常狂歡,後因排便時總覺有強烈異物感而就診,醫師檢查後發現肛門組織明顯突出、腫脹,為第二期痔瘡,經使用多種消炎藥物才改善。醫師呼籲,痔瘡視嚴重情形而手術,若症狀較為輕微,可以口服藥、塞劑軟膏等來消炎止痛治療。

好發45-65歲

北醫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彥鈞表示,痔瘡雖好發在45至65歲的成年人,但因近年民眾飲食西化,現在年輕人也有痔瘡的困擾;除了過度營養外,重口味、作息差等因素,除了會讓身體較為虛弱外,也可能引發痔瘡。

最常見原因是便祕

黃彥鈞說,痔瘡的形成,主要是因長期久坐壓著肛門,造成靜脈回流不順發生擴張而形成。而在痔瘡分類上,主要以肛門口位置內外做區分,可分為內痔、外痔,及內外都發生的混合痔。而造成痔瘡的原因,以長期便秘最為常見,另像是肥胖、缺乏運動、久坐辦公室上班族、長期同一姿勢久站,或懷孕的婦女等,皆是引發痔瘡的危險因子。

黃彥鈞指出,臨床上痔瘡依嚴重程度分四級,第一級患者肛門偶有不舒服、出血症狀;第二級患者如廁用力時,覺得有異物(痔瘡)從肛門跑出來,但還能主動縮回去;到了第三級,則為肛門組織明顯突出、腫脹,必須用手才能推回;第四級患者的痔瘡則可能已過度腫脹、脫垂,明顯露出在肛門外。

而在現行痔瘡治療上,黃彥鈞說除外觀痔瘡組織脫垂需採超音波、低能量刀手術外,如為前期像是疼痛、流血及癢等症狀,可選擇不開刀方式,有藥膏、塞劑等選擇,能局部消炎止痛;另有口服消炎藥物與止痛鼻噴劑,可消除腫脹、減輕發炎反應,並增加血管張力、促進血液循環及止痛,多數患者用藥三天至一周左右,無論內外痔症狀便能緩解,幾乎無副作用。

改善生活習慣優先

黃彥鈞也呼籲,免開刀療法效果並非長久,如果不從根本改善生活習慣,痔瘡都很容易復發。痔瘡大都由飲食、作息、排便三問題引起,少吃辣的、炸物與大量喝酒,減少火氣大;盡量在晚上10至11點前就寢;另外則是避免久坐,以及排便時過度施力的習慣。

痔瘡嚴重程度分級 資料來源/北醫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黃彥鈞

痔瘡 便秘 久坐 肥胖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