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天生吃不胖有人呼吸都會胖 原因竟是腸內菌影響
曾姓工程師上班需久坐寫程式,總覺得自己吸空氣、喝水也會胖,他按照醫師建議吃高纖、低升糖指數的飲食,但血糖卻不減反升,而隔壁同事愛吃甜食,健康檢查血糖卻正常。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代謝內分泌科醫師林家宏表示,這些差異很有可能來自我們腸道中的腸內菌影響了代謝的機制。
林家宏指出,事實上,國際指引所建議的健康飲食及運動建議,每個人的身體反應不盡相同,近期研究顯示,每個人反映不同可能受腸內菌影響。腸內菌影響肝臟、骨骼肌及脂肪組織的能量消耗與脂肪代謝,更影響了內分泌系統及行為表現。目前研究已知的人體內腸內菌超過1000種,根據種族、居住地及行為的不同,腸內菌都會有所差異。
事實上,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會因為體內腸胃道不同的區段,而有不一樣的腸內菌,而腸內菌在種類或豐富度上的差異,會造成每一個個體的代謝和能量消耗差異。許多研究也指出飲食的確會改變腸內菌的組成,真實的反應諺語「人如其食」的說法,我們吃了什麼,將影響體內的腸內菌,若飲食、腸內菌之間的平衡關係被破壞,菌相失調會造成全身性發炎及許多疾病。
林家宏表示,腸內菌與胰島素阻抗、慢性發炎及脂肪堆積有相關,並在糖尿病的發生以及冠狀動脈硬化也扮演一定的角色,不過目前為止,對於改善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及動脈硬化的治療策略,益生菌的臨床證據仍相當有限。
林家宏也呼籲,面對代謝症候群的威脅,目前研究證實最有效的做法還是以健康生活型態來預防,如良好的運動習慣、健康飲食及體重管理,而高危險族群,可盡早作代謝症候群的篩檢,若已經努力運動並控制飲食還是成效不彰,不妨到營養諮詢門診或請教代謝內分泌科醫師,量身打造適合個人的飲食及運動計畫,創造更健康的人生。
推薦文章
-
控血糖只能嚴控飲食?專家曝穩血糖最強1招簡單又有效,卻常被忽略
-
吃紅肉易致失智症?加工食品都不能吃?專家破解5個常見迷思
-
梨子助穩定血糖、有益心血管功能 不過這些人需要適量攝取
-
不只甜食會讓血糖飆升 6種常見鹹食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
三餐吃太多、腰帶褲頭過緊?留意6個小習慣預防胃食道逆流